視頻拍攝:河北日報記者寇國瑩、李連成 視頻制作:河北日報記者吳曉萌、王木者
2月5日18時,馬蘭花合唱團完成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表演,返回阜平。當天的晚飯,幾乎每個家庭都為孩子們“補”了一頓餃子,也幾乎每位家長都提及,孩子突然之間長大了,以及,幾乎每個孩子也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來自阜平縣山區(qū)的“馬蘭花兒童合唱團”,用希臘語在開幕式上為奧運歌唱。河北日報記者霍艷恩攝
今天晚飯吃餃子
燉排骨、拆骨肉、紅燒雞塊,還有少不了的餃子。這是5號晚上韓舒心家的晚飯。“孩子愛吃肉,奶奶打從中午就開始準備。”韓舒心的媽媽楊麗說,從1月3日豆豆(韓舒心小名)去北京參加彩排,她一共和孩子視頻了3次,“想孩子,不敢聯(lián)系,怕她想家。昨晚上他們的節(jié)目一出來,就趕緊湊到電視跟前看。”
畫面中,44個孩子站成了4排,盡管孩子們穿的一模一樣,楊麗還是一眼就認出來,第一排右數(shù)第二個,個頭矮矮的是豆豆。
回到家的韓舒心,收獲了很多零食,她嘴里含著一塊糖,說話含混不清。
被問及開幕式上是否緊張,5歲的韓舒心“咯咯”笑起來,“不緊張。”
其實,八一學(xué)校老師高玥說,每次彩排上臺時,大孩子走一步,韓舒心要跑兩步才能跟上。
王語佳的晚飯也是餃子,豬肉白菜餡。
接通王語佳的媽媽焦杰的電話時,他們?nèi)胰艘舱诔燥垺!罢Z佳是第四排最中間那個。”焦杰說,毫無意外,全家人也是把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從頭看到尾,尤其是看到馬蘭花合唱團演出時,“把手都拍麻了。”
王語佳10歲,家住阜平縣城南莊鎮(zhèn)潘莊村,在大岸底小學(xué)上4年級。王語佳從幼兒園起就擔任班長,學(xué)習(xí)成績也非常棒。她悄悄告訴記者,在馬蘭花合唱團表演前的一個節(jié)目,正在候場的她,耳機里傳出《我和我的祖國》的音樂,“我一直跟著唱,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王語佳說,這首歌是她跟著手機自學(xué)的,被問及喜歡這首歌的原因,她說,“我覺得它特別動人。”
10歲的陳昱龍,5號晚上吃的也是餃子。他的家人今年是在城南莊鎮(zhèn)過的年。“我們家在梧桐溝村,是一條深溝,手機信號和電視信號都不太好,為了看孩子演出,我們今年就沒回老家。”陳昱龍的媽媽王冬麗說,昨天,她從朋友圈看到了河北日報的報道,“我轉(zhuǎn)到朋友圈,一會就收到幾十個贊。”
陳昱龍說,開幕式的演出是素顏,長發(fā)的女孩扎了兩個麻花辮,只有他和另一名頭發(fā)長到眉毛的男孩被梳了個背頭,沒有化其他妝,至于他的頭發(fā)為什么這么長,他說,“覺得比較帥。”
演出結(jié)束后,陳昱龍和小伙伴們換下演出服,徒步回到酒店,“很激動,凌晨2點多才睡著。”陳昱龍今天從新聞里看到了他們的表演,“我覺得我們唱得還行。”
2月5日18時許,馬蘭花合唱團返回阜平縣。河北日報記者寇國瑩、李連成攝
孩子們長大了
“一個,兩個,紅羽絨服那個就是。”陳永立是陳昱龍的爸爸,他說,他和孩子媽媽去接陳昱龍,等了一個多小時,天很冷,“孩子下車第一句話問,‘爸,你們冷不冷?’”陳永立說,“我愣了一下。咱山里孩子,以前不會這么說話,心里有也不說,突然覺得這心里熱乎乎的。”
陳昱龍回到家,他的姥姥按照慣例遞給他一個紅包,“他接過來說了句‘謝謝姥娘’。”王冬麗說,“往年,給錢就拿著,從不客氣說謝謝。我咋突然覺得這孩子長大了。”
楊麗去接韓舒心時,發(fā)現(xiàn)就數(shù)她的東西多,“因為她年齡小,我給她帶的衣服啊用的東西多一點,怕她用得著。老師們也照顧她,還給她裝了很多零食,我去拎行李,她就自己把小書包背上,還主動過來幫我拉行李箱,她就比行李箱高出一點點,我看著她推著行李箱跑,眼眶都覺得酸。”
楊麗有兩個孩子,8歲的兒子在石猴小學(xué)念2年級,5歲的豆豆在同一所學(xué)校上幼兒園,平時都是奶奶騎著電動車接送倆孩子,“我們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子,我和孩子爸都在打工。”楊麗說,她平時在縣城工作,每隔幾天就回家看看,這次,是和豆豆分開最久的一回,“昨天電視上孩子一出來,眼淚就嘩嘩流。”
韓舒心坐上媽媽的車,就像個小喇叭,一個勁兒給楊麗講。“問我,‘媽,你昨兒個看見我了嗎’,我說看見了,你唱得真好。然后就給我講,她在北京看見了啥。走的時候感覺還是個小寶寶,回來一下子變成大孩子啦。”楊麗說。
王語佳的爸爸干個體,媽媽焦杰目前被借調(diào)到城南莊鎮(zhèn)林場上班。“語佳還有個妹妹,平時,這孩子就比較乖,作業(yè)什么的都不用操心。這次一回來,我就發(fā)現(xiàn)孩子說話比以前有條理了,視野大了。”
“我學(xué)會了刷鞋、洗衣服,自理能力比以前強了。”王語佳說,在合唱團,她算大孩子,她會幫小一點的孩子們倒熱水、系鞋帶,“以前我都不會幫我妹妹系,哈。”她自己笑起來。
從加入合唱團到站上鳥巢舞臺,只有3個多月時間,對于孩子們來說,這其中也面對很多辛苦,“平常練習(xí)時,表情和站姿最累。”王語佳說,“我就跟自己說,我要上電視,要參加開幕式,我得加油我得堅持。平時練好了,上臺我就不緊張。”
2月5日,馬蘭花合唱團返回阜平縣。河北日報記者寇國瑩、李連成攝
夢想
“山里的孩子不是沒有天賦,缺少的只是機會。”北京退休警察、馬蘭小學(xué)支教音樂老師鄧小嵐說。
這次到北京參加冬奧會開幕式表演,給大山里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大世界的大門,也極大刺激了孩子們的內(nèi)心。
“我以后的夢想,要當個音樂老師。”王語佳說,而幾個月前,她還立志要當一名醫(yī)生,“我學(xué)會了音準,能聽出歌唱得大概什么水平。知道原來唱歌也有這么多學(xué)問。”
演出時,陳昱龍站在第一排正中間靠左,“這就是網(wǎng)上說的C位吧?”王冬麗問,王冬麗是位全職媽媽,她的大孩子正在城南莊鎮(zhèn)讀初三,小女兒在八一學(xué)校上幼兒園。
“我們是2021年下半年才搬到城南莊鎮(zhèn)上住,租了一套75平方米的房子,一年租金8000元。”王冬麗說,“之前,陳昱龍和他妹妹在石猴小學(xué)念書,從梧桐溝到石猴小學(xué)大概四五里地,每到周五,我要先到鎮(zhèn)上接大孩子回家,再分別接陳昱龍和小女兒回家,特別不方便。為了孩子們上學(xué),我們一咬牙就搬到了鎮(zhèn)上生活。”
王冬麗和陳永立的最高學(xué)歷都是初中,目前,陳永立在縣城打零工做電工。
陳昱龍最喜歡家里的一臺電子琴,他會用這臺20歲高齡的電子琴彈奏《哆來咪》,他不知道,這臺琴是曾經(jīng)有個音樂夢的陳永立,2002年在北京打工時花了五十多元買的,“那時一天收入才20元,攢了挺長時間才舍得買回來。后來結(jié)婚了,就成了孩子們的玩具。”陳永立說話聲音低下去,不過,他的聲音很快又揚起來,“生活還過得去。陳昱龍喜歡唱歌,他只要喜歡,我就一直供他念。”
1月30日,第一次接受河北日報采訪時,陳昱龍說他想當個歌唱家。參加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后,回到阜平,陳昱龍的夢想改變了嗎?
“我以后想當像鄧奶奶(鄧小嵐)那樣的音樂老師。”陳昱龍說。
被問及原因,陳昱龍沉默了一會:“總得有人來建設(shè)我的家,我想把知識傳下去。”
(河北日報記者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