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萬全區林語山谷冰雪運動主題樂園內,游客們正在享受滑雪樂趣。河北日報記者 李冬云攝
自京張攜手成功申辦冬奧至今,張家口的城市建設按下了“加速”鍵,張家口市民也在參與籌辦和舉辦冬奧過程中,分享著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城市發展“福利”。
城市里公共廁所、無障礙設施多起來,市民出門“干著急”的情況少了,舒適便利多了。
智能健身房、冰雪運動場館多起來,冬天宅在家中的市民少了,出門運動健身、享受冰雪樂趣的多了。
整潔暢通的城市道路、水清景美的清水河,冬奧之城多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籌辦冬奧以來,張家口的變化可真大!”采訪中,每位張家口市民都舉著身邊一個又一個例子,抒發著各自感受。城市發展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張家口市民心中,實實在在。
貼心設施換來“舒適張”
“要說市區的變化,必須夸夸我們張家口的公共廁所,里面寬敞明亮又干凈,對于我們出租車司機,真是太便利了。”
2月10日晚,剛剛收車回家的張家口市出租車司機何歧蘭告訴記者,“更貼心的是,公廁外面專門設置了限時免費停車位,我們司機再也不擔心上個廁所車被貼罰單了。”
張家口市經過近幾年的“廁所革命”,基本實現了“每500米一處衛生間”。這些衛生間不僅適當提高了女性廁位比例,采用自動式感應沖水裝置,改善通風、采光、除臭條件,還設置了無障礙設施、第三衛生間、保潔員管理間等配套設施,極大滿足了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如廁需求。
這樣的便利舒適,也體現在張家口市區日趨完善的無障礙服務保障上。
在張家口工業文化主題公園北門西側,一座過街天橋南北橫跨在建設東街上。
不過,與一般城市天橋不同的是,天橋兩側,各設置了一部無障礙電梯,電梯用中英文醒目標識。
2月11日上午,隨著電梯門打開,記者遇到了要到工業文化主題公園鍛煉的王老先生和老伴兒。
老兩口都已經70多歲,家住建設東街北側,沒有電梯之前,去公園鍛煉總要從建設東街、勝利北路十字路口繞行。
“我們這兒附近住的老年人很多,平時就喜歡去公園活動活動腿腳,天橋的臺階爬著費勁,沒想到過天橋有電梯了,去公園一下就方便多了。”王老先生樂呵呵地說。
諸如無障礙電梯這樣的無障礙設施,自冬奧籌辦以來不斷增加,如今已經覆蓋張家口市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場所、信息交流和社區服務等方方面面。
張家口市住建局無障礙專班負責人史磊介紹,截至2021年底,張家口市共改造改建緣石坡道4422處,無障礙衛生間680個、盲道358.5千米,設置無障礙電梯、升降平臺101處,無障礙停車位805個,公共場館無障礙座席148個,接待和服務區域低位設施176處,賓館、酒店無障礙客房83個,無障礙公共服務網站38個。
隨著一間間公廁、一部部電梯、一處處坡道的建設,“舒適張”成為許多市民對這座冬奧之城的共同評價。
全民健身帶熱“運動張”
借助冬奧籌辦的契機,在張家口的社區、市民公園、運動健身場館掀起全民健身熱,“運動張”成了冬奧之城的新注腳。
2月11日晚10時,張家口市經開區東寧街道奧林第一城小區的智能社區健身中心內,幾位社區居民正通過跑步機、自由力量器械等專業健身器械專注健身。
奧林第一城的智能社區健身中心開放于2019年8月,是張家口市首家社區嵌入式智能健身房。
“奧林第一城住戶共4000多人,有300多人注冊了健身卡,每次使用健身房只需1塊錢。”東寧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李一凡說,健身房24小時開放,通過線上健身APP平臺,居民可以隨時預約健身。
“自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申冬奧成功至今,我們社區新增三處、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健身場所,居民在享受運動健身樂趣中迎接冬奧。”李一凡說。
包括東寧街社區在內,張家口市在主城區內選擇了5個人群覆蓋面廣的小區,作為奧林匹克體育生活化社區建設示范點,增設兒童沙灘、毽球場、半場籃球場、健身驛站、健康服務箱、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設施。
截至2021年9月,張家口市359個社區、4173個行政村配建了各類健身設施8萬余件,共有7155個體育場地,總場地面積905.929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5平方米,實現了城鄉健身設施的全覆蓋。
走出社區,在張家口的城市公園、室內外運動健身場館,參與冬季健身、冰雪運動的市民也越來越多。
李一凡家住經開區,距離他家車程十分鐘內,就有流平寺冰雪樂園、冰之夢滑冰場兩座冰雪運動場館。“我們社區里很多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滑冰、滑雪都溜著呢。”
近年來,張家口相繼啟動以迎冬奧為主題的冬季旅游惠民、冰雪嘉年華、奧林匹克日長跑等體育活動,推進中小學冰雪運動普及,帶動張家口本地群眾參與滑雪、滑冰運動達10余萬人次。
“借力冬奧籌辦,張家口的冬季健身和冰雪運動更加普及,從前冬天是冰天雪地人稀少,如今是熱火朝天人如織。”自2015年申辦冬奧成功就開始關注和參與冬奧主題調研和宣講的張家口市委講師團成員、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教授趙寶新說。
全民參與共建“文明張”
“張家口城區街道,真的是越來越整潔干凈了。”近幾年頻繁來張家口出差的韓亮,是一家全國連鎖酒店的營銷總監。從2015年第一次到張家口至今,他見證了張家口六年多時間里市容市貌的改善,城市品質的提升。
“道路平坦暢通,干凈整潔,垃圾箱、停車位多了,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行人闖紅燈、翻越護欄等不文明行為少了。”韓亮說,如今每次來張家口出差都是一種享受。
外來游客對城市環境的肯定,是參與冬奧籌辦以來,張家口對市容市貌一點一滴的微提升積累下的。
“不文明養犬”專項整治行動、“煙頭不落地——助力冬奧 文明有我”專項行動、“禮讓斑馬線”活動、“僵尸車”專項整治行動、“共享單車”亂停放和人為破壞行為專項治理……幾年時間里,張家口市狠抓的這些城市環境治理中的“小事”,變成了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大事”。
張家口市創城辦工作人員宋麗介紹,2021年,全市累計清理各類“僵尸車”2060余輛,糾正處罰私設地鎖、地樁占用停車泊位行為100余起,清理小區內小廣告、過時宣傳紙7.3萬余條,清理煙頭寵物糞便10792處,清除垃圾死角2909處。
妨礙市容市貌的“老大難”少了,增光添彩的景觀帶多了。
“如果你夏天來張家口,可以在清水河上看見成片成片的荷花,漂亮著呢。”何歧蘭說,她夏天開車路過清水河,總是忍不住多看幾眼。
清水河,是縱貫張家口市區的一條季節性行洪河道,過去枯水季河床裸露,雜草叢生。
近幾年清水河治理持續不斷展開,如今已是四季有水,“一渠碧水穿城過”。為了增加市民的親水體驗,張家口市橋東區在黃金地段的清水河沿岸還新建、改建了多處城市游園。
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也增強了市民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許多市民都積極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之中。
“尋找最強僵尸車”“煙頭革命”“跟拍文明汪”“百日零違章”挑戰賽、“用創意表達對這座城市的熱愛”……2021年,張家口市30余萬市民通過拍照、投票、評選、轉發等方式,參與到多種多樣的文明城市創建主題活動之中。
“從冬奧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到我們能為冬奧做些什么,張家口市民在這次與冬奧的冰雪之約中逐漸轉變著思維、更新著觀念,也正在奉獻冬奧和服務冬奧中提升著素質、傳播著文明、引領著風尚。”趙寶新說。(河北日報記者李冬云)
關鍵詞: 張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