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適能培訓寒假班火熱招生”“中考體育寒假提分”……“雙減”政策落地的第一個寒假,各種體育培訓廣告頻頻出現,不少孩子在假期參加了少則一兩個多則三四個體培班,一些家長為此付出數千元至上萬元的費用。(據新華社2月14日報道)
學生參加體育培訓,掌握必要的運動技能,強身健體、豐富生活,本無可厚非。但時下很多孩子參加一個又一個體育培訓班,并不是出于這樣的目的,而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不少家長為了孩子的成績,也不斷催促孩子在假期里集中突擊、加緊訓練。再加上一些體育培訓機構為了牟利販賣焦慮,大肆宣傳只有參加培訓才能得高分。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催生了體育培訓班的火爆。
體育培訓紅火背后存在隱憂。加強體育教育,將體育納入升學考試,意在培養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助力健康成長??梢恍┖⒆雍图议L仍停留在“培訓=高分”的認知中,這就又走上了應試教育的老路。如此一來,“雙減”政策減下來的時間又被耗費在體育培訓之中。本應減下的“負”,沒有真正減下來,這豈不背離了出臺“雙減”政策、加強體育教育的初衷?
如何給過熱的、跑偏的體育培訓降溫,讓體育教育真正發揮培養身體素質、體育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應成為有關方面認真思考和妥善解決的問題。(許君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