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李建立 河北日報記者邢云)“隨著全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完善和群眾安全意識的提高,道路變得越來越安全暢通,交通事故逐年減少?!比涨?,邢臺市信都區西川口交通安全勸導員陳志杰邊宣傳交通安全知識邊說。
邢臺市農村道路里程13950公里,占全市公路里程的70%。隨著市域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地區的駕駛人、機動車保有量井噴式增長。為保障廣大村民出行安全,邢臺市交管部門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作為一項重要課題,形成了“一個平臺、兩個覆蓋、三個機制”的農村道路“1+2+3”綜治模式,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以“交安委”平臺統籌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邢臺市統籌21個相關單位成立交通安全委員會,專題研究交通安全突出問題,部署綜合治理工作,著力推動“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資源共享、社會共治”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推動安全勸導和科技管控全覆蓋,延伸管理觸角。依托鄉鎮派出所,在邢臺市163個鄉鎮建立了交警中隊, 5079個行政村建立勸導站。派出所民警、村干部、交通志愿者積極參與到交通安全宣傳、違法勸導、交通疏導、維護事故現場秩序等工作中來;大力開展集“情、指、勤、督、輿”于一體的數字化警務室建設。以信都區為試點,整合天網、雪亮、路防、環保、氣象和重點車輛動態監管等前端信息源,將這些數據信息接入各交警中隊、交管站、勸導站,實時監控道路交通狀況、重點車輛動態、民警和勸導員位置信息。健全“三個機制”,夯實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礎。一是重點車輛人員“網格化”監管機制。以鄉鎮為單位,由鄉鎮交警中隊民輔警擔任網格員,統籌責任區源頭監管工作。二是事故隱患黑點“社會化”排查機制。在聯合交通運輸等部門開展日常隱患排查治理的基礎上,積極引入“第三方專業團隊”進行分析、設計、整治,解決交警警力不足、技術手段欠缺、隱患根因判定不準等難題。三是道路交通安全“常態化”宣傳機制。將交通安全宣傳納入精神文明單位考核,扎實推進“美麗鄉村行”活動,提升群眾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