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邢云 通訊員李建立)20天重癥監護期間費用符合墊付范圍,最終同意墊付11.44余萬元。這是沙河的一起交通事故后,傷者所得的搶救費墊付金額。筆者日前從邢臺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獲悉,今年,該市將全面推廣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墊后核”工作,警醫聯手為傷者開通生命綠色通道。
據了解,“先墊后核”工作主要流程是:交管部門受理符合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墊付情形的交通事故后,將24小時內向醫院送達《搶救通知》《救助基金墊付搶救費用通知書》,保障醫院搶救傷者后的權益。之后,醫院先行墊付搶救費,并按規定對傷者進行搶救。
邢臺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事故處理大隊法律監督室主任王訓忠表示,“先墊后核”根本宗旨是讓符合條件的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無需支付足額搶救費用即可得到及時救治。
有下列3種情形之一時,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或者其親屬可以申請墊付受害人人身傷亡的喪葬費用、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即搶救費用超過交強險責任限額的; 肇事機動車未參加交強險的;機動車肇事后逃逸的。根據規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或者其親屬提出申請后,交管部門和醫療等機構將按照程序上報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承辦單位。最終,符合墊付要求的,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將把墊付資金撥付到申請人賬戶,并根據相關規定對事故責任人啟動追償程序。
“先墊后核”工作于2021年5月份開展試點,邢臺市公安局會同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銀保監分局等聯合簽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快速發現、及時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體”聯動工作機制。據最新統計,試點開展以來,全市“先墊后核”工作已累計救助成功案例132起,申請救助金額942萬元,均位居全省前列。其工作運行機制得到上級部門認可并全省推廣。
截至目前,邢臺市23個交警大隊均已同本地醫院簽訂“先墊后核”協議。另外,該市將定期召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專項工作培訓會議,進一步提升業務水平,有效保證救助基金使用效率,同時確保醫院在收到《救助基金墊付搶救費用通知書》后第一時間搶救傷者,讓這條生命綠色通道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