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日)上午,張家口賽區與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同步啟動北京冬殘奧會火種采集儀式。在張家口賽區,橋東區創壩園區采集“‘氫’潔之火”,涿鹿縣黃帝城采集“文明之火”。
【橋東創壩園區 采集“‘氫’潔之火”】
創壩園區“‘氫’潔之火”采集完成。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武衛東將點燃的火炬交給第一個火炬手。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7號火炬手陳美玲。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13號火炬手郭玲玲。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創壩園區最后一棒火炬手吳玉剛。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9時許,在橋東創壩園區東門廣場上,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國強按下啟動按鈕,啟動柱連接的光伏發電系統電能緩緩充滿,青白色水滴狀圓球自動打開,以氫氣為燃料的采火裝置被成功點燃,生成“‘氫’潔之火”。
隨后,火種燈進場,火種護衛使用引火棒將火種引入火種燈,并將火炬交給河北省委常委、張家口市委書記武衛東,武衛東點燃火炬并交給第1棒火炬手,二人共擎火炬并向周圍致意,現場觀眾發出熱烈的歡呼。
【涿鹿黃帝城 采集“文明之火”】
黃帝城“文明之火”采集完成。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當日同時,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在涿鹿黃帝城采集“文明之火”。本次火種采集取火臺設計體現古人類擊燧取火場景。采火人由張家口農科院雜交谷子專家趙治海擔任,趙治海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走到鬲側后方,下蹲,對著鬲下方的火絨反復擊打燧石,鬲下方的火被點燃,“文明之火”隨之生成。之后,2名火種護衛分別手持火種燈、引火棒上場。1名火種護衛使用引火棒從鬲下方的“文明之火”中引出火種,點燃火種燈,火種采集完成。隨后,火種護衛上前向河北省副省長嚴鵬程遞交火炬,嚴鵬程點燃火炬,并遞交到第一棒火炬手手中。
黃帝城第一棒火炬手李衛國。
火炬交接。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火炬手正在傳遞火炬,并喊出“河北加油、中國加油、奧運加油、和平加油”。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黃帝城最后一棒火炬手米娜說:“我希望通過火炬傳遞,引導社會更加關注、了解殘疾人群體,激發更多殘疾人融入社會、參與運動,享受到體育獨特的快樂。”
橋東“創壩”園區規劃面積25.4平方公里,毗鄰機場、京張城際鐵路、張承高速,是張家口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的重要平臺,也是該市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全力打造全國氫能產業區的示范樣板。在這里采集火種,充分展示了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的科技突破與研發成果,讓碳達峰、碳中和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黃帝城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礬山鎮。《史記》中記載的“黃帝戰蚩尤于涿鹿之野”、“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即為此地。五千年前,這里發生了中華文明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涿鹿之戰和阪泉之戰,最終在涿鹿合符釜山,形成了中華民族的雛形初制,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此取“文明之火”,象征著中華文明的包容有度、吸納融合和交融互鑒,與冬殘奧會的“包容、融合、共享”理念高度統一,更加有利于中華文明的傳播。
火種采集后,將在采集地進行城市火種火炬傳遞。
北京冬殘奧會城市火種共采集自英國曼德維爾的城市火種,以及自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的8處城市火種。3月2日下午,北京天壇公園舉行火種匯集儀式,將9處城市火種匯集成本屆冬殘奧會的官方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