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申東
從警11年,寧夏女子監獄一監區監區長董瑩換了3個工作崗位。她管理過入監監區,累計轉化重點罪犯134人;當過病殘犯監區監區長,讓100多名老弱病殘罪犯安心服刑;最短的是目前所擔任的一監區監區長,上任4個月,帶領平均年齡只有31歲的年輕隊伍,堅守在全區唯一一個女性高戒備嚴管監區一線。
2020年11月,剛滿33歲的董瑩擔任重新組建的六監區監區長,面對高戒備嚴管監區的復雜性、多樣性、挑戰性,她不畏艱難、勇毅向前,扎實開展罪犯教育轉化工作。
六監區是新入監監區,罪犯初入監獄,情緒不穩定。40多歲的李某入獄后,經常愁眉苦臉,長吁短嘆,很快就被董瑩納入重點關注對象。打開案卷,顯示李某因非法吸收存款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同時被判入獄的還有李某的丈夫、公婆等5名家屬。“找李某談話,李某一開始還比較抵觸,隨著談話的深入,尤其是聊到孩子時,李某打開了心扉。”董瑩談起那次談話至今記憶猶新。原來,李某有一個上小學的兒子,目前的監護人是姥姥、姥爺,兩名老人都年屆七旬,靠在校門口擺攤補貼家用。李某擔心,孩子正值叛逆期,家里人難以管束,這也成了李某入監后的一塊心病。
為了讓李某安心改造,董瑩提前打聽孩子的喜好,買好禮物,給李某錄制好視頻,通過家訪耐心地和李某的兒子談心,希望他能成為媽媽的主心骨。功夫不負有心人,家訪之后,孩子的心態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習上也有了主動性,這讓李某吃下了定心丸,改造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將罪犯改造成遵紀守法的公民,是監獄工作的神圣職責。我們挽救的不僅是一個人、一個家庭,而且還維護了一方平安。”就是因為一直堅守著這樣的工作信條,董瑩打開了一個個心靈的枷鎖,讓罪犯們奔向新生。她還創新成立“春雨工作室”,開展重點罪犯教育轉化工作。她放棄休息時間,帶領監區警察一人承包起一個問題家庭。一份兒童節禮物、一次特殊會見、一場“云團聚”,用實實在在的舉措為罪犯注入改造“強心針”。
今年年初,董瑩調整到一監區擔任監區長。一監區是女子監獄押犯人數及類型最多的監區,面對新挑戰,董瑩告訴記者,再大的監區、再復雜的情況,只要內心秉承著“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