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是國家為推進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活力和發展動力,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大工程。我市于2012年在全省率先啟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2020年起連續實施“2020-2022”“2022-2024”兩個三年培育行動計劃,如今發展情況如何?
4月23日,市政協就“加快推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開展專題視察并召開協商座談會,建議通過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健全“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以專注鑄專長,以創新贏市場,加快形成專精特新企業“雁陣集群”。
揚州“專精特新”
(資料圖)
發展之路進展如何?
培育發展進度快
2022年,我市重點圍繞先進制造業集群規上企業,實施精準畫像與專項指導,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累計入庫1455家、通過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1123家、通過率77%;年內新增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95家、累計達22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19家、累計達42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新增3家、累計達10家。
后勁十足貢獻大
2022年,全市4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戶均銷售、稅收分別是規上工業企業均值的2.9倍、4.5倍;全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全年實現開票銷售、入庫稅收同比分別增長15.9%、11.2%,高于規上工業企業12個、22個百分點。
行業領軍實力強
揚杰科技堅持以創新為企業靈魂,去年開票銷售增長33%;澤景汽車專注汽車智能座艙HUD,融合諸多交叉學科,補齊國內汽車智能座艙HUD領域“短板”,累計獲發明專利23件,充分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活力。
創新效能聚人才
2022年,全市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擁有研發人員1.38萬人,研發經費支出50.3億元,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84家、省級以上企業工程中心156家,研發強度達4.5%,研發人員占比超四分之一;近三年32個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獎。
如何培育更多“專精特新”?
“專精特新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明日之星’,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創新資源供給水平,推動‘專精特新’加快發展?!笔姓f委員、江蘇歐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朝勇建議,根據企業的行業進行分類,打造人才共享平臺,為企業解決技術、專利、材料研究、化驗分析等難題。政府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支持“專精特新”及后備企業在一線城市通過設立“人才飛地”實現異地聚才、引才、用才;要充分發揮地方大專院校的優勢,院校根據揚州地方產業特點設立專門學科,培養專業性人才往企業輸送。
“要充分發揮地方產業基金、金融機構的作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痹卤硎?,針對具備市場行情好、成長性高、創新能力強等特質的優質企業,融資服務要敢“放水養魚”。企業要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提高名牌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要注重強鏈補鏈,立足優勢領域補短板鍛長板,持續做大“主鏈”,同時謀“新鏈”、促“延鏈”,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要以企業為主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夯實品牌經濟發展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引導企業加快行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步伐、優化資源配置,以政策激勵引導企業快速做大做強,拉動地方經濟快速增長。
企業深耕主業有何好處?
“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企業必須心無旁騖、深耕主業,不斷突破客戶需求多樣和產品進步緩慢、管理難度加大與經驗能力提升、經營成本攀升和運營效率不高的矛盾,實現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傳統制造業向整體方案提供商轉變?!笔姓f委員、江蘇揚力鍛壓機床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嶺結合揚力集團50余年的創新轉型歷程,提出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必須持續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不斷追求技術進步,構建創新體系,練就“獨門絕技”,做到人優我特。
張嶺表示,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精益化管理、數字化轉型,才能全面提升運營效率,持之以恒專注主業,才能走深“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之路。揚力集團始終堅持“智能化、專業化、重型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多年來持續每年投入研發經費都超過上年銷售收入的4%。 記者 周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