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全省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工作座談會在四川省文物局舉行。會議就《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中22條改革方案和改進措施進行了解讀。四川省文物局、市州文物部門、全省各地文博單位的相關人士,就未來四川省博物館的發展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資料圖片)
會議現場
國家一級博物館、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在會議中,總結了建川博物館近些年的發展,同時簡述了發展目標:預計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總館(成都)四分館(重慶分館、重慶建川海疆博物館、西昌建川電影博物館、廣安牌坊村建川博物館)”共80余座主題展館;到2030年,實現建成100座博物館的愿景,努力創建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館。
四川博物院黨委書記向和頻介紹,川博在全國博物館中還處在中上水平,和世界一流博物館相比,在場館建設、藏品征藏、陳展質量、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需要加強。川博希望能夠通過新館建設,集中優勢資源,推動全方位跨越式發展。他特別提到,川博將注意完善藏品管理體系,拓寬藏品入藏渠道,深化與相關單位和個人合作,補齊目前的藏品短板。同時,川博也將以研學等方面的優勢和特點,帶動行業相關領域的發展。未來川博將繼續聚焦博物館之間的合作,加強國際化傳播,傳播巴蜀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成都博物館館長任舸同樣提到藏品工作。未來,成博預計完善藏品征集機制,在藏品的數量和質量上進行提升。近年來,成博引進不少國外的優質展覽和展品,“百年無極——意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藏藝術大師真跡展”“燦爛的記憶:亞洲文明古國金屬藝術展”等展覽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也提到了在引進展覽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采取更加靈活便捷的監管方式,支持高品質展覽引進。
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匯報了近幾年的工作成果,同時表示,金沙會將博物館事業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不斷加強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轉化與傳播;加大與博物館、高校、科研機構、文化企業等合作力度,推動文化與旅游、科技等方面的融合發展。他希望能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讓博物館能把展覽辦得更好。
國內首座綜合性大學博物館四川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周靜說道,到2024年,川大博物館已有110周年的辦館歷史。經過擴建后,將于近期向公眾試開放。“川大博物館要根據自身的藏品資源特色來分析,在主題提煉、展覽敘事、信息組合等方面必須要較大程度地區別于同在成都的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基本陳列。”周靜說,川大博物館應當始終與西南地區現代學科和教育事業發展密切相關,彰顯科學探索精神,推動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會議現場
綿陽市博物館副館長周健說,作為地方博物館,自2016年建館以來,綿陽市博物館通過引進來走出去,舉辦了一系列交流展覽,共計90余場次,其中輸出的展覽足跡遍布13個省份,但總體而言,展覽質量不夠高、對展品的深層次闡釋不夠的問題一直存在。除此之外,如何吸引綿陽百姓走入博物館,辦一個“有聲有色”的展覽同樣是挑戰。未來,他們將重新梳理綿陽歷史和綿陽文物,找準博物館的自身特征,講好自己的故事。
座談會的尾聲,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李蓓從三個方面對博物館改革工作提出了建議。一是挖掘資源,充分利用文物古跡、非遺等現有資源,推動全省各地區博物館平衡發展;二是增強博物館業務能力,在博物館展陳、社會教育兩大公共服務核心版塊發力,進一步擴大博物館公共服務效能輸出,同時強化藏品征集,要擴大視野多渠道征集藏品;三是加強協作交流,充分利用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
會上,交子金融博物館館長胡垚、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館館長助理張子凱等人就加強館間交流合作和人才培養等內容進行了主題發言。其他文物部門相關人員和文博單位就各自博物館的發展現狀、境遇和計劃進行了交流和匯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