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電大省“等水來”,這次是云南。
2、進入2023年以來,通過來水偏枯的1至4月,5月的降水也并未根本扭轉局勢。云南當地的判別是,降水進程對旱情緩解有限,至6月初全省大部區域無有用降雨,局地旱情仍將持續和開展,對農業栽培、電力保供有較大影響。
(資料圖片)
3、降水的影響已體現在發電量上。本年4月,云南省降雨量僅16.9毫米,同比下降71%;同期發電量則為215.9億千瓦時,同比降幅亦到達19.65%。
4、面臨云南電力供給的嚴峻形勢,有關“廣東怎么辦”的疑問聲量漸強。
5、在“西電東送”工程中,云南、廣東分別是南邊電網體系中最大的送電方和用電方。天風證券征引數據顯現,在廣東省電力供給結構中,2022年云南送廣東電量為1221億千瓦時,占廣東省外受電量的68.92%,占廣東發受電量總和的16.03%。6至8月,廣東即將迎來用電量季節性高峰,云南的缺電或許加劇用電難題。
6、就在不久前,《廣東省推進動力高質量開展實施方案》印發,其間一項方針說到,廣東電源裝機規劃將從2022年的1.7億千瓦提升至2025年的2.6億千瓦,相當于3年內擴能52.9%。在這“一缺一補”之間,存在何種關聯?
7、缺電
8、上一年,川渝區域缺電曾引來全國目光,“西電東送”及其背面的區域電力聯系也被更多人看見。但事實上,時間再往前倒推一年,廣東更早一步遭遇大規劃用電難題。
9、2021年5月中旬開端,廣東出現電力供需嚴重狀況,部分區域實行錯峰用電。國家發改委在此后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剖析原因時說到,云南來水偏枯偏晚,形成水電發電缺乏。“廣東用電的1/3來自云南,云南供電中水電占大頭”,因而,“電力供需矛盾在5月份凸顯出來”。
10、為何云南缺電,對廣東用電影響如此顯著?首要原因,就在于廣東的“缺”。
11、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用電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2022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達7870億千瓦時,居于全國首位。巨大的用電需求下,廣東發電量相同可觀,上一年到達6102.2億千瓦時,僅次于內蒙古位居全國第二,此前一年則居全國首位。
12、盡管如此,廣東仍然是全國電力“缺口”最大的省份之一。若僅以“發電量-用電量”核算,廣東發電的凈貢獻率為-1768億千瓦時,相同僅高于山東。而在那之前,廣東也曾是凈貢獻率最低的省份。
13、廣東的“缺電”局勢,乃至從某種意義上催生了“西電東送”。
14、為支撐廣東經濟開展,防止工廠因動力匱乏而“開四停三”,同時有用使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區域豐富的水電資源,1981年,位于廣西和貴州交界處的紅水河天生橋二級水電站,作為“西電東送”的第一個電源點開工建設。此后,廣東用電更加與云南等西部省份深度“綁定”。
15、數據顯現,自1993年云南最早向廣東運送季節性電能開端,到上一年29年間累計運送超過1.16萬億千瓦時;而與此比較,云南“西電東送”累計送電量超過1.3萬億千瓦時。
16、云南的電,曾讓廣東在很長時間內解電力之渴。但眼下,“缺電”的危機又隱約顯現。
17、上一年的區域性缺電,讓不少人開端關注電力系統或許面臨的改變。如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季風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就曾說到,全球變暖將成為未來的一種“新常態”,暫時性的缺電還將反復出現,應做好長期“抗戰”的預備。
18、但關于當地來說,“常態”與否尚有待進一步研判。如廈門大學中國動力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指出,假如現在的狀況變成常態,就需要政府、企業對電力系統添加出資,“但假如現在看來還未必是常態,沒有人會出資百年一遇、50年一遇的問題,那么只能采納短期手段,使用現有產能盡或許應對”。
19、發電
20、廣東是否做好了加碼出資、應對“新常態”的預備?
21、從最新的規劃來看,廣東的行動不可謂不超前。僅電源裝機規劃一項方針,到2025年的方針被鎖定在2.6億千瓦,而2020年,該方針僅為1.4億千瓦,5年內簡直要完成翻番。而在更早前發布的《廣東省動力開展“十四五”規劃》中,該方針2025年的方針還是2.38億千瓦。
22、可以說,廣東有意按下動力出資的“加快鍵”,但這是否意味著,廣東將削減對“西電東送”的依賴?
23、在多位專家看來,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廣東此舉更或許是基于若干年后供需聯系的改變,以保證經濟添加為考量的規劃。
24、廣東經濟添加還需要更強的電力支撐。依據上述“十四五”規劃預測,因為以電動汽車、5G及數據中心、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為代表的新工業、新業態成為用電添加新動能,加之電能替代深入推進,2025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將到達約8800億千瓦時,與上一年比較3年內再添加1000億千瓦時。面臨敏捷添加的用電需求,添加出資勢在必行。
25、而從出資結構上看,添加的產能在現有條件下也很難敏捷“變現”。
26、比照幾種發電形式的裝機規劃改變,2025年廣東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規劃將到達7900萬千瓦,而2020年現有裝機總量則為3298萬千瓦,5年內添加4602萬千瓦,添加值最高;其次是煤電,添加3351萬千瓦至6237萬千瓦;再次是添加2662萬千瓦的氣電。
27、火電仍將是廣東發電的主力。從上一年的數據看,廣東火力發電量為4440.7萬千瓦時,占全省發電量的72.8%。現在國內最大的在建火電項目,正是位于廣東省清遠市的國能清遠電廠項目。
28、但是,火電所需的天然氣、煤炭等資源,廣東都大量依賴外部供給,特別是90%以上的煤炭均為外煤。這也為廣東的火電平添一絲不確定性——事實上,2021年廣東缺電的一個原因,就源自供給側天然氣、煤炭價格高漲,資源供給嚴重,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不高。
29、廣東亦在設法處理動力供給安全問題。
30、在最新規劃中,廣東將加強煤炭、油氣供給保障,提升年度國內電煤中長期合同簽約量,爭取完成2025年天然氣產值達100億立方米/年左右,并推進煤炭儲運才能和儲氣才能建設,到2025年力爭完成全省煤炭儲藏才能達3300萬噸。
31、更難處理的問題在于新動力發電。
32、據林伯強剖析,廣春風電、光伏發電的占比仍然比較小,裝機規劃占比并不能等同于發電量占比,而且光、風發電量均勻使用小時數在多種發電方法中最低,遠小于核電,裝機規劃添加也不一定帶來發電量添加。另外,在失常氣候下,激烈依賴天氣因素的風、光發電相同會受到影響,很難成為比現有供電形式更安穩的電力。
33、送電
34、而通過“西電東送”而來的電力,仍然有不少廣東無法“回絕”的優勢。
35、作為清潔動力的水電,其發電所形成的碳排放量遠低于煤電。有數據顯現,2017年全年,南邊區域西電東送電量達2028億度,相當于削減發電標煤0.5億噸,削減二氧化碳排放1.4億噸、二氧化硫排放100萬噸。
36、此外,林伯強還說到,廣東開展風、光發電,或許更多出于動力綠色低碳轉型考慮,因為相同是清潔動力,西電東送的電價比廣東自身的風、光發電更低。
37、據媒體報道,因為跨省水電暫未鋪開進入電力商場,不參加競價,云南送廣東現在協議電量落地電價仍然參照廣東省燃煤基準價。2019、2020年,云南送廣東增量均勻買賣電價為0.40767元/千瓦時和0.34427元/千瓦時,分別較廣東燃煤基準價低12%和25.6%。
38、2021年的缺電,加劇了云南和廣東兩省之間有關電力供給的量、價博弈:云南期望削減外送電量,以保障本省正在強力打造的電解鋁工業;而廣東則期望添加電量,并享用增送電量的低電價。
39、而隨著兩地開展狀態的改變,廣東所面臨的不確定性更加顯著。如林伯強所說,“云南往后不太或許再給廣東廉價的水電,往后添加的分量或許需要靠廣東自己的風電、光伏來滿足。”
40、廣東也在策劃更多外電來歷接續送電。
41、上述實施方案就說到,將加快推進藏東南至粵港澳大灣區輸電工程核準開工,爭取藏東南瀾滄江上游清潔動力基地送電南邊電網第I、II回輸電工程納入國家規劃并推進實施,積極開展青海清潔動力基地送電廣東前期工作,支撐開展新疆、內蒙清潔動力基地送電廣東研究證明。
42、據林伯強剖析,開展風、光發電對占地面積要求較高,廣東空間缺乏,但這恰是西北戈壁的優勢,這將成為將來風電、光伏發電的首要來歷。因而,未來廣東新動力發電的抱負狀態,在他看來,還應依靠外電送電,而且只要西北戈壁能滿足廣東的用電需求。
43、而要走到這一步,將意味著一輪新的全國性策劃。
44、“往后通過所謂的大策劃,讓絕大多數的電從戈壁來,并且從戈壁灘一直送到廣東,這是全國一盤棋的方向。”林伯強剖析道,“所以說,這里肯定要有一個巨大的轉型,包含電網轉型等等。”
45、此外,他還進一步指出,往后,除了電網運送之外,氫能也應該建一條運送通道。“因為通過氫能,這些廉價的風、電就能變得可儲藏、可運送,這樣一來,廣東往后許多當地或許就需要用氫能了,這些都是后邊要策劃的。”他說。
本文云南“喊渴” 廣東急了及云南“喊渴” 廣東急了詳情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