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交通運輸部門主要負責人工作會議在南通市召開。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會議:江蘇省和上海市在會上共同簽署了《深化推動“兩場”同步建設合作協議》和《“兩場”建設涉及南通市的屬地工作協議》。此“兩場”,即南通新機場和上海空港。這兩項協議的簽署,意味著南通新機場項目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
隨之,“上海第三機場”這一概念在長三角多家主流媒體和自媒體頻頻亮相。盡管按照國際民航組織關于機場命名的規則,“上海第三機場”幾乎肯定不可能是南通新機場的名字,但它無疑揭開了南通新機場將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重要組成部分的帷幕,更重要的是,它還意味著在未來5年內,長三角地區將呈現由8座旅客吞吐量達千萬級的空港組成的世界級機場群。
浦東+虹橋+南通新機場=黃金三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海謀劃第三機場可謂由來已久。
上海是我國大陸第一個擁有兩大機場的城市,為什么已有浦東、虹橋兩座千萬級旅客吞吐量的機場,還要籌劃第三機場?只要讀一讀以下公開數據就會明白:2019年在上海虹橋和浦東兩場運營的航空公司數量就已經超百家,通航全球50個國家的314個通航點,客貨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405.8萬噸,分別位列全球城市第四位、第三位。上海虹橋、浦東兩大機場即將進入理論飽和狀態,預計上海空港到2035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2.3億人次,屆時將有6000萬的溢出量需第三機場來吸納。
而千萬級的大型機場不是一年能建成的,必須盡早籌劃。
早在2009年3月20日,國家民航局發文《研究南通興東機場建設發展問題》,就將南通機場定位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輔助機場,近期規劃為國內中型機場,中遠期規劃為大型機場。這讓南通人在激動的同時又幾乎有點“不敢相信”:記者2008年6月30日之前,從上海到南通采訪,只能排隊乘輪渡過江。6月30日上午,蘇通大橋宣告正式通車。是年8月,崇啟長江大橋才動工興建。因為長江阻隔,越江通道有限,南通人不能不覺得這個“中遠期”的規劃似乎十分遙遠,真是做夢也不會想到這個規劃20年里就將實現!
上海國際航空樞紐需要新建一個輔助機場的信息一經披露,就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扔下了一塊大石頭:上海南面的嘉興、西面的蘇州和北面的南通,均爭相自薦,都認定自己的城市具有建設機場的獨特優勢,一旦與上海國際空港聯手,無疑會給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推動。
嘉興、蘇州和南通,三地分別是江浙兩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為什么偏偏選了南通?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南通大學長三角現代化研究院院長何建華分析說,嘉興的GDP總值在浙江省名列前五;而蘇州的GDP在江蘇省名列第一。嘉興有南湖機場,距嘉興市中心約10千米,為4E級軍民合用國際機場。跑道長3400米、寬50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8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萬噸的使用需求。以嘉興的經濟規模和發展前景而言,年旅客吞吐量180萬人次的標準明顯偏低。但由于浙江境內已有8座4C級以上機場,空域較為“擁擠”,航線資源有限。
而蘇州的航空設施與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模更不相稱,蘇州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座機場。何建華認為,按理說,全世界地區GDP超萬億的城市,都有一座或一座以上的機場。蘇州的GDP早已超過萬億,2022年更是達到了2.39萬億。蘇州有建設機場的訴求,完全合理。但無奈蘇州邊上就是無錫的碩放機場,碩放機場位于無錫市新吳區,距離無錫市中心直線距離10.8千米,距離蘇州市中心直線距離28.7千米,為4E級軍民合用國際機場。這么近的距離如果再建一座大型機場,無疑會造成民航資源的巨大浪費。
相對而言,南通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南通興東機場距南通市區10千米,距上海虹橋機場100千米,距浦東機場130千米。在興東機場西南端3千米處有滬陜高速和沈海高速入口,貫通蘇通大橋和崇啟大橋,出入機場便捷。機場跑道長度3400米,飛行區等級4E。何建華認為,南通具有優良的空域容量和地面交通條件,選擇在此建設一座大型機場,不僅可與上海浦東、虹橋兩大空港構成“黃金三角”,向北舒展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吸納客貨資源的腹地,而且對航空能力相對不足的蘇北、安徽乃至山東南緣的沿海經濟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會產生較強的輻射和拉動作用。
他說,南通與長三角主要城市地理距離較為均衡。俯瞰中國地圖,可見長江似一條巨龍,如果說上海是“龍頭”的下顎,那么南通則是上顎。因此,在南通建設上海第三機場,不僅可以更好地協調上海與南通兩地的發展,而且對整個長三角地區而言都有發展帶動作用。將上海第三機場放在南通,打破了江南江北的“屏障”,有利于上海的資本、管理、對外聯系等向北輻射。
長三角“7+1”=新的世界級機場群
在今年一月召開的南通“兩會”上,南通市委書記王暉說,南通之“通”承載著江海兒女的千年夢想,南通正從過去的“南通難通”轉變為“南通好通”。2022年,南通歷史性地實現張靖皋大橋、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3條過江通道和通蘇嘉甬高鐵同年開工建設,南通新機場前期工作全面突破、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據悉,南通新機場位于通州區二甲鎮,距南通主城區約20千米。其首期規模包含兩條遠距離跑道,4F級平行跑道相距2250米,航站樓可滿足年吞吐旅客4000萬人次,最大年旅客吞吐量則可達到4900萬人次以上,其規模或將超過南京祿口和上海虹橋這兩大機場,一躍成為江蘇年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國際空港。
為加快建設南通新機場,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已與南通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合資企業,上海機場集團將持有合營企業51%的股權,南通城建集團持股49%。新機場落成后,將由上海機場集團主導,統一配置資源,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海第三機場”。據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2022—2024年全省交通重點項目前期工作三年滾動推進計劃的通知》顯示,預計新機場在今年4月獲得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今年11月開工建設,新機場建設周期大約3—4年,預計2026—2027年正式完工。
南通人自豪地稱,南通新機場將成為“軌道上的機場”。何建華強調:“國家發改委已批準新建的上海—南京—合肥高速鐵路(北沿江高鐵)是提升南通市交通樞紐能級的關鍵工程。北沿江從上海寶山出發,穿越崇明,抵達海門北站。而海門北站,就是未來的新機場所在地,高鐵站距離機場航站樓僅450米,幾乎是零距離換乘。有了北沿江高鐵,從南通新機場落地的旅客可以時速350千米/小時的速度快速通達上海乃至更遠的地方。”而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副教授陳為忠建議,南通新機場完全可以參照虹橋國際機場“空鐵聯運”模式,實現高鐵站與新機場間的無縫銜接。
來自華東民航管理局的數據證實,目前長三角地區共有24個運輸機場,長三角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在全國占比分別達到19%和36%,在全國四大機場群中排名第一。而在機場規模方面,長三角地區已有7個千萬級機場,分別為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寧波櫟社、溫州龍灣和合肥新橋機場,而南通新機場建成后也將邁入千萬級機場行列,長三角將呈現國內規模最大的“世界級機場群”,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數。
長三角呈現世界級機場群意味著什么?何建華指出,從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特征看,2021年,長三角常住人口總量達2.36億人,每6個中國人就有1個住在長三角。到2025年,長三角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一個國內規模最大的“世界級機場群”的加持,無疑將扎實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有助于將長三角建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范區、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使長三角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成為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從而更好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發展大局。
作者:鄭蔚
編輯:沈竹士
責任編輯:趙征南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