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發展和改革委獲悉,全省能源系統緊緊抓住冬奧會籌辦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歷史機遇,著力增強全省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2021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量882億千瓦時。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取得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已成為京津冀重要的清潔能源供應基地。
能源安全保供彰顯河北擔當。落實采暖季氣源138.9億方,超額滿足需求。為張家口市協調落實氣源2.87億方,其中崇禮賽區0.68億方,并協調中石油對崇禮賽區臨時提出的新增用氣需求予以兜底保障。支持項目單位半年內完成了萬全支線、懷來支線等5條天然氣管道建設,為北京冬奧會期間張家口賽區氣源平穩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保電任務,奧運史上首次全部場館100%綠電供應,打造了“雙碳”目標落地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典型示范。
風電光伏、氫能“全產業鏈”全國領先。截至2021年底,河北可再生能源并網裝機5859萬千瓦,其中,光電、風電裝機均居全國第2位,風電光伏發電裝機總量達到5467.6萬千瓦,居全國第一位。列入國家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37個,數量居全國第5位。
截至冬奧會開幕前,張家口已形成日產17噸的制氫能力,滿足了冬奧會期間71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用氫需求。全省累計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5個,建成加氫站15座,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334輛,全國首條百輛級別氫能重卡運輸線在保定正式市場化運營,已形成覆蓋制氫、氫能裝備、加氫站、燃料電池、整車及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年產值100億元,全省氫能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2022年,全省新安排新能源項目規模接近5000萬千瓦,超過“十三五”五年新增裝機量之和。“十四五”期間,在張家口規劃布局了11個重點謀劃推進的制氫項目。
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2022年計劃建設保定熱電九期、邯鄲熱電退城進郊項目等電源項目2個、投資29.8億元,增強電源基礎支撐。組織在役機組實施靈活性改造升級,積極引導煤電逐步向提供靈活調節和兜底保供的基礎性電源轉變。優化電網網架結構,集中核準、開工及投產一批50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推進壩上500千伏新建、雄安特高壓擴建以及張北—勝利1000千伏線路工程前期工作,加快農網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完成電網建設改造項目66個、投資208億元。
此外,圍繞京津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河北省積極承接北京大數據產業外溢,引導京津冀增量數據中心及相關產業向張家口聚集,培育壯大張家口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優化信息網絡結構,探索可再生能源與數據中心產業協同發展模式,打造全國綠色數據中心發展典范。(記者信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