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保定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強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一座城的生長與蝶變,是時代的映照。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為保定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城市發展一般規律,2021年底城鎮化人口達到58.45%的保定,已經邁入“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階段,城市建設正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兩年來,保定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強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奮力書寫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建設的時代答卷。
城改當先
為保定發展提供“加速度”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奮斗目標。
2020年8月31日,保定啟動69個城中村改造,同步拉開城市轉型、有機更新的大幕。僅用3個月全部完成首期征遷,涉及的11個安置區318萬平方米,于2021年3月20日全部開工建設。2021年8月20日,二期20個安置區687萬平方米集中開工。2021年12月12日,三期城改工作全面啟動。
讓人民住上新房子、好房子。安置區及周邊配套設計,聘請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國內一流設計團隊,施工方是大型央企,確保高標準完成。
如今,安置房建設整體進展順利。一期正進行裝修施工,二期正陸續封頂,三期已啟動13個安置區建設。主城區安置房將分別于今年10月和明年4月、10月份分三期交付使用。
城市更新“理出”的空間與機遇,正助力保定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加速奔跑。
致力于產城融合,助力地方政府實現由低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和數字經濟轉型升級,擔負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務雄安新區發展重任,作為河北省省際合作重點產業園、保定與深圳兩地政府合作的重大成果,深圳園在城改之后進入發展快車道。
截至目前,深圳園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核心啟動區開發建設工作提質增速,與185家客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79家企業簽訂了入園協議,總投資150億元的19個項目順利啟動。
6月18日,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建設現場熱火朝天,500多名工人緊張有序地工作著。該項目由保定市與中科院古脊椎所攜手共建,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自然博物館,是一座面向世界的具備超鏈接、超共享、全開放功能的現代化古動物類數字博物館。項目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動工,今年3月16日完成2.16萬平方米地下室封頂工作。為確保今年10月順利開館,項目現場24小時加緊施工。
城改的推進,也為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際醫療基地系列項目,提供了廣闊空間。4月29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開工,同步創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同天開工,同步創建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
生活向美
打造居民身邊的賞心悅目
仲夏的黃花溝畔,一泓碧水被微風吹皺,讓河里紅艷艷的錦鯉若隱若現,跟頑皮的孩子打起“游擊”……經過整治提升的北湖公園,睿翼北湖、霓虹棲霞等景觀節點在年初已向市民開放。
相比改造前,新增的3.4萬平方米水面,愈發立體的景觀設置,以及加入科技創新和文化展示元素的生態駁岸,讓這個生態濱水花園引來眾多市民和網友。
為了保障環城水系加速建設,早日成為全民共享的“后花園”、家門口的“運動場”、展示保定文化的城市“會客廳”,在城市更新中,保定有針對性拆除臨建、違建,為城市美好拓展空間。
北湖公園加速提升,東湖公園日益完善,南湖公園建設正酣,一畝泉復涌列上日程……40多公里的環城水系如同美麗的藍色飄帶。
藍色空間在拓展,綠色也在城市更新中蔓延。
從今年3月份開始,大片花海讓東三環顏值飆升,更引來無數市民游玩休閑。如今絕佳的“三十里城市畫卷”,曾是另一番景象:路兩側私搭亂建嚴重,很多路段一到晚上就被一堆堆的垃圾占據……為此,保定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將3.7公里的北三環(長城大街至高速口段)納入建設之中,讓東三環綠道全長達到16.7公里,綠化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單側綠帶寬度約65米。
在秀蘭城市綠洲小區東側,曾經違規的駕校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5000平方米的綠洲園。2020年以來,該市共新建、改造131個口袋公園,如珍珠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串聯起一個個養眼養心的好去處,讓市民轉身邂逅更加美好的品質生活。
短板補齊
讓“老保定”樂享“新生活”
基礎較為薄弱的老舊小區,一頭連著基層民生,一頭連著城市品質。在城市更新過程中,保定市用實際行動補短板,為老舊小區如何宜居給出了鏗鏘回答。
建于2000年的中華小區大四區,共12棟樓278戶居民。2021年改造時,兩個月時間,施工人員共拆除了78處違建,清理居民雜物120多車,清理生活和建筑垃圾140多車。如今,重新鋪設柏油路面,重新安裝排水管網,新配套復古休憩涼亭,統一安裝成套健身器材,緊跟政策設立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站……小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這只是保定市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2021年,保定市改造提升老舊小區327個,惠及4.65萬戶居民。
2022年,保定市老舊小區改造力度空前:計劃完成700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涉改面積1149.51萬平方米,共3286棟樓,惠及居民12.47萬戶,概算投資約27.74億元。
城市更新的不光是外在的“殼”,還有內在的“瓤”。如何激活舊有城市空間,營造更高品質的發展空間?保定重視挖掘沉睡的歷史文化資源,塑造保定特色符號。
2021年以來,保定市實施古城保護更新項目,將西大街改造提升工程作為“先手棋”,打造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直隸第一街”,展示古城文化軟實力,推動城市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
為實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文旅產業有機結合,負責西大街業態運營的中青旅相關負責人倪建新介紹,西大街將圍繞保定深厚的文化內涵,重點引入非遺活化博物館、老字號體驗、特色美食等,整體的業態規劃充分挖掘保定歷史文化內涵。
隨著古城保護更新項目推進,西大街靚麗容顏漸展,一條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西大街,正承載著老保定的記憶向人們身邊走來。
突出“新顏值”,堅定不移唱響新時代雄保“雙城記”,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力和競爭力;共享新成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一座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正在城市更新中向美而生,穩步走來。(通訊員 邸志永 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