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本報訊 淮安蒲菜、洪澤湖大閘蟹、盱眙龍蝦……這些深入人心的地理標志商標,淮安市目前共有130件,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三,成為淮安市發展的獨特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4月21日,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發布《關于加強地理標志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聯手為這些“地標名片”加上“保護罩”,充分發揮司法與行政職能,全面加強淮安地理標志保護工作,推動淮安地理標志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據悉,此次“聯手”保護地理標志知識產權舉措在全國尚屬首例。
《實施意見》共5方面17條內容,包括地理標志保護總體要求、提升地理標志司法保護水平、增強地理標志行政保護能力、構建地理標志協同保護體系、凝聚地理標志綜合保護力量等。
在提升地理標志司法保護水平方面,包括建立涉地理標志案件綠色通道,深化拓展“線上+線下”立案渠道,為地理標志權益人提供“一窗通辦”服務;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機制優勢,組建專業團隊,進一步優化案件繁簡分流,實現地理標志知識產權案件優質高效審理;及時有效阻遏地理標志領域侵權行為,依法支持權利人懲罰性賠償請求;依法嚴懲侵犯地理標志知識產權犯罪行為,充分發揮刑罰威懾、預防和矯正功能;依法監督支持行政執法部門執法等舉措。
在增強地理標志行政保護能力方面,加強執法檢查和日常監管,打擊偽造或者擅自使用地理標志的生產、銷售等違法行為,規范在營銷宣傳和產品外包裝中使用地理標志的行為。依托現有的區域執法協作機制,密切與地理標志產品銷售集散地、網絡平臺企業總部所在地等屬地執法機關的溝通協作,實現侵權假冒線索、監管標準、保護信息的互聯互通。深入開展特色產品普查工作,整合挖掘特色產品資源,加大對地理標志商標的培育幫扶力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明顯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群體等措施。
在構建地理標志協同保護體系方面,加大對已經納入市人大2023年立法計劃的《淮安市地理標志條例》的研究,共同推進全市地理標志保護地方立法;聯合開展地理標志重點領域調研,為淮安開展地理標志保護試點先行工作提供理論支撐;普及地理標志相關法律知識,加強對相關行業協會的指導,共同提升地理標志權利人規范化管理能力;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依托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中心,形成線上線下聯動解紛格局;找準宣傳亮點,創新宣傳方式,拓寬宣傳渠道,提升社會公眾地理標志保護意識等內容。
■融媒體記者 楊丹丹
通 訊 員 趙大為 董 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