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陷入低谷之際,兩國展開新一輪互動。中方通過直接和間接渠道,再次向美方亮明底線和紅線,其中釋放的最新信號,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提出“一必須三停止” 中方就臺灣問題再亮紅線
5月8日下午,外交部網站刊發了秦剛接受沙特媒體《中東報》書面采訪的全文。在回答最后一個與臺灣有關的問題時,秦剛再次闡明中方的原則立場,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前臺海局勢持續緊張,根源在于臺灣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拒不認同一個中國原則。
秦剛還指出,美方為遏制中國發展,搞所謂“以臺制華”,一邊聲稱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一邊卻執意與臺灣民進黨當局升級官方往來和實質關系;一邊說不支持“臺獨”,一邊卻向臺灣出售先進武器、縱容其“以武謀獨”。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注意到,這已經不是秦剛近期第一次就臺灣問題向美方喊話了。就在這篇采訪發表的同一天,秦剛在北京會見了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直接向其表明了中方態度,提出了“一必須”和“三停止”:必須尊重中方的底線紅線,停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尤其要正確處理臺灣問題,停止繼續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停止縱容“臺獨”分裂勢力。
張家棟指出,在臺海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秦剛外長的講話,點明了中國和美國在對待“臺獨”問題上的分歧,美方口口聲聲說不支持“臺獨”,卻從來沒有明確反對“臺獨”,這樣一種模糊立場,給“臺獨”勢力發出了錯誤信號,這也是導致臺海局勢緊張的一個重要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秦剛會見伯恩斯當天,美國駐華大使館官網刊登了伯恩斯近日接受美媒采訪、談論中美關系的文字記錄,涉及臺灣問題的內容顯示,伯恩斯仍在搞戰略模糊,談到《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同時,也強調了所謂“臺灣關系法”、“六項保證”。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
從具體行動上看,美方近期也不斷通過軍火商竄訪臺灣、加大對臺軍售力度、放風要給民進黨當局軍事援助等,進一步加深了中美在涉及重大主權、安全問題上的分歧。
張家棟表示,為了在博弈中牟取自身最大戰略利益,同時避免傷及自身,美方在臺海問題上仍會繼續游走在模糊、矛盾的政策之間。但正像秦剛外長所說的,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美方如果真心希望臺海和平穩定,就應該回歸一個中國原則的本源本義、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美領導人作出的政治承諾,明確反對和制止“臺獨”,而不是相反。
急于同中方對話 美方有多少誠意?
一邊仍在臺灣問題上“切香腸”,另一邊,美方想要同中方對話的心情卻越來越急迫。
5月2日,伯恩斯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美國從未打算“冰凍中美關系”,希望能在兩國間建立更好的溝通渠道一事上與中方達成共識。CNN對此評論稱,伯恩斯的發言是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顯示出拜登政府對恢復中美對話的“渴望”。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近期也主動對外透露訪華消息。據路透社報道,克里在5月3日表示,中方已“邀請他近期訪華”,就避免全球氣候變化危機舉行會談,但時間尚未確定,某些問題仍需澄清。
同一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出席華盛頓郵報主辦的一次活動時表示,中美需要在各層級和政府部門之間重新建立正常的溝通渠道。他還特意強調,希望可以在2023年底前重新安排訪問中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對于美方近段時間不斷喊話中國重啟溝通與對話,秦剛在會見伯恩斯期間也給出了四點針對性的具體回應:第一,美方應端正對華認知、回歸理性,不能說一套做一套;第二,必須尊重中方的底線紅線,尤其要正確處理臺灣問題;第三,要堅持以冷靜、專業、務實態度處理兩國關系中的意外偶發事件;第四,要在相互尊重、對等互惠基礎上,推進對話合作。
在張家棟看來,這四點主張,既是中方對美方一系列喊話的回應,也是為中美重啟對話所設置的前提條件,“特別是第一點,秦剛外長將美方端正對華認知、回歸理性比作中美關系的第一粒紐扣,其中包含兩層含義,首先,這是中美關系趨于穩定的基礎,也是接下來雙方在雙邊和國際議題上進行有效合作的前提;其次,這第一粒紐扣也將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只有美方端正態度,對中國形成正確的判斷,涉及到中美關系的其他問題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秦剛見伯恩斯 釋放何種信號?
對于秦剛與伯恩斯的此次會面,輿論注意到,這是自去年底秦剛成為中國新任外長以來二人的首次會面。彭博社認為,這可能是中美外交關系開始解凍的跡象,在此次會面后,中美兩國或許有望重啟更多高級別接觸。
在張家棟看來,這次雙方的見面確實釋放了非常重要且值得關注的信號。盡管伯恩斯在拜登政府中只是扮演執行的角色,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中美關系的屬性和發展方向,但這次能同秦剛外長見面,至少說明中美關系在這一層面結束了“冷淡期”,可以進一步開展工作了。
進一步分析秦剛所說的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認為,這一次重要接觸的安排,并不是中國在給美國一個機會,而是中方要主動塑造中美關系,并且向國際社會釋放一些重要的信息。
首先,中方要告訴國際社會,近期中美關系之所以出現波動,究竟誰才是責任方,“中美元首去年11月在巴厘島會晤并達成重要共識,雙方要保持戰略溝通,開展對話合作,中方已經拿出了誠意,反而是美方單方面在搞破壞,以‘無人飛艇事件’為借口對中國進行打壓,并在美國國內掀起‘反華’浪潮,使雙方此前商定的對話與合作議程受到干擾,但西方媒體竟然罔顧事實,不斷炒作所謂‘中方拒絕同美方接觸’的話題,對此,中方必須要把是非曲直講清楚、說明白。”
2023年5月8日 秦剛在北京會見伯恩斯
蘇曉暉還指出,美方一邊不斷進行危險的試探,一邊又怕引火燒身,抱有這樣的心態處理對華關系必然要承擔后果,中方也要借此次見面再次明確,在中方的底線和紅線問題上,美方不應該再抱有迫使中方讓步的幻想。
第三個信號,則是中方就中美關系的現狀和風險發出警告,“眼下兩國關系‘再遇寒冰’,可能會出現‘螺旋式下滑’,也有可能出現意外,而要讓中美關系保持穩定,雙方就必須相向而行”,蘇曉暉說道。
張家棟也表示,中美關系的問題仍然很多,未來也不會平坦,但兩國仍然有非常多的合作空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很多世界事務離不開中美合作,正如秦剛外長所言,“和而不同、和諧共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才是我們應該為之共同努力的中美關系和世界。”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宋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