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科到博士再到同事,愛情走過十年;因科研結緣、跨越3000公里的距離……時隔四年,哈爾濱工業大學迎來了第八屆博士生集體婚禮。5月21日,94對新人在老師、同學和親友的共同見證下,攜手步入婚姻殿堂。據悉,哈工大博士生集體婚禮,從2013年第1屆16對新人,到2023年已發展到94對新人。
(相關資料圖)
學校黨委書記熊四皓見證婚禮,并為新人們頒授刻有哈工大主樓、新人姓名和婚禮日期的金碟。博士就讀期間結為伉儷的曹健教授、宗影影教授,代表導師為新人們送上祝福:“我們二人婚后都積極投身到航天國防重要課題研究中,祝愿新人們志存高遠、互敬互愛、永結同心,共同開啟人生新篇章。”快隨本報記者一起看看新人們的愛情故事吧!
從本科到博士再到同事
哈工大化工與化學學院李澤生講述了與他同在化工與化學學院的妻子張紅玥的愛情故事。
“我們專業當年在黑龍江省只招了2個人,就是我和她,這也許冥冥中注定了我們的緣分吧。新生報到是我把她迎進了大學,我是全班第一個來報到的,于是幫著迎新,她是全班最后一個來報到的。只記得這女生報到結束我就可以下班了,每次說起我們的相識,總會引起一片笑聲。”
“一起上課、一起自習、一起寫作業,她不會的題目總愿意問問我。大一創新項目中,我帶領一個小組完成了一個小眾的項目,后來她說,‘通過大一的創新項目,我發現你的能力真挺牛的!’”
“2013元旦,我覺得這大概是我此生最好的機會,于是用最大的勇氣和最輕松的語氣約她去中央大街看電影,開始了我們戀愛的第一次約會。從此后,我們倆一起上課,一起努力吃遍哈爾濱;一起讀博,一起做實驗,一起發論文。從大一到博士畢業,再到一起留在學校工作,無論什么事,我們總堅定地支持彼此。”
“經過十年的戀愛長跑,我們的新生活正從冰城的土地上熱烈展開。我相信,有母校做我們強大的后盾,我們的事業必定會螺旋上升,生活必定會在勇攀高峰中愈發香甜。”
因科研結緣 QQ號時代的愛情
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榮加加,講述了與同在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工作的妻子韓韜的相戀故事。
“我們相識于2016年春天,正值她大四畢業季。她在畢業設計進入瓶頸、焦頭爛額之時,多方求助,聯系上了課題方向相近的正在讀研一的我。我的細心、耐心、踏實和樂于助人打動了她,她的溫柔、乖巧、禮貌和美貌吸引了我。”
“后來才發現,我們倆早就有對方的QQ號。因為我比她高一個年級,考研成績相對比較好,所以經常參加學院組織的考研經驗分享會。有時候我會分享一些考研復習資料,她也來過分享會,加了我的QQ號。沒想到,當時這種助人的行為,后來成了我的魅力值之一。”
“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那一年,我決定放棄找工作,選擇一起深造。2016年下半年,我在威海,她在哈爾濱,開啟了異地戀;2017年,我在哈工大讀博,她在哈工程讀研,開啟了異校戀;2018年,我和她如愿實現了同在哈工大讀博,過上了朝夕相伴的情侶生活。2019年,我在新加坡參加聯合培養項目,她在哈爾濱繼續讀博。讀博時,我們座位挨著,學習累了,站起來看一眼對方,感覺很踏實,似乎科研中的疲憊和緊張緩解了很多。別的情侶可能是通宵看電影,但我們卻是陪伴著在實驗室加班甚至通宵,也算別樣的愛情體驗吧。”
“目前,我已畢業,投身祖國的科研事業,她還在校讀博,我們又一次開啟異地模式。但生活中深厚的感情基礎和科研中的相互扶持,讓我們相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圖片由哈工大提供
班長和學習委員的“黃昏戀”
哈工大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后夏超講述了和他同在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妻子張怡蕾相識相戀相守的故事。
“2013年9月,我們在南方的一所大學相識,那時我們還僅僅是同班同學。大四,我是班長,她是學習委員,我們靠著‘工作’往來,慢慢加深了了解。隨著畢設的到來,我們選擇了同一個指導老師,開啟了一起泡實驗室的日子,相互指導、相互學習,一起煩惱、一起開心,從學習到生活,慢慢相知。”
2017年6月18號,畢業前的一個晚上,我開玩笑說:“你肯定好養。”她笑著回答:“那你養我呀!”我立刻答應:“好呀!”我們在本科畢業前短暫的時光中享受著‘大學黃昏戀’。她憑借著優異的成績,保送至哈工大直博,而我則去了四川工作,開啟了異地戀。”
“我們每次通話,她都和我說,‘讀博雖然挺辛苦,但哈工大的科研氛圍和課題組的氛圍都特別好,感覺每天都很充實,有成就感。’我被她這種累并快樂著的狀態吸引,半年后辭職、考研,也來到哈工大,和她在一個科研小組,我們的距離從3000多公里變成一個工位之隔。”
“在譚久彬院士團隊中,在導師陸振剛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參與的多項項目成果在實際中取得應用,并獲得2021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我們滿足于這種在科研路上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的愛情,愿意這樣一直走下去。”
龍頭新聞·生活報 記者:呂曉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