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陽區扎實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貫徹落實,確實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讓百姓真正享受黨的惠民政策。
該區新農合參合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高于全市95%的目標要求。新農合籌資標準由2008年90元提高到2016年570元,個人繳費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各級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籌資總額由101.3萬元提高到7838.2萬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也逐年提高,由2008年的60.4%提高到2015年的74.7%,全區還分別在2008年、2011年和2013年實施了新農合二次補償,基金結余率為25.58%。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區各部門深入細致的工作。
成立組織機構,強化工作領導。該區成立了新農合管理委員會,負責全區新農合組織、領導、協調、調度、管理、監督、考核、獎懲等工作。成立區新農合監督委員會,負責對全區新農合基金收支、使用情況及定點醫療機構服務情況進行監督,及時向區人大提交監督報告。
召開專題會議,出臺政策文件。每年底召開全區下一年度新農合籌資動員大會,制定印發區新農合籌資方案,明確各部門任務分工,將新農合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推動了新農合籌資任務的圓滿完成;對照河北省每年關于新農合統籌補償方案基本框架要求,認真修訂完善區新農合實施方案,在保證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前提下,制定印發下一年度新農合實施方案,明確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制定監督與懲罰條例,保障了新農合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工作舉措,實行特色管理。在鄉鎮(辦事處)一級設立新農合辦事處,配備1-2名專職人員,業務上接受區衛生部門及區合管中心的管理和指導,負責本級新農合基金收繳、轉院審批、門診特殊病鑒定、外傷等事故原因調查等日常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衛生系統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監管弊端,切實保障廣大參合居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