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兒女又都在外地工作,申請低保、廉租房補貼等,都是社區工作人員幫我辦理的。現在社區生活真是舒心啊。”3月10日,家住廣陽區逸樹家社區73歲的顧大媽提起社區服務甚是滿意。
大城區,小農村,是廣陽區的基本區情。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廣陽區抽調600余名機關干部組成211個蹲點服務工作組,入駐全區151個村街、60個社區,開展蹲點服務,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實現了機關干部下基層全覆蓋、農村社區全覆蓋。
群眾的需要就是黨委、政府的職責所在。廣陽區開展了以“樹形象、保平安、提服務、促和諧”為主題的“社區服務提升行動”,提出了深化在職黨員“四個雙向”管理,提升社區治安防范水平,繁榮社區文化陣地,推進社會優質服務資源納入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總目標。
“我在這兒吃得好、住得好、用得好,沒事的時候就看看書、鍛煉鍛煉身體,保持心情舒暢才能長命百歲。”在廣陽區民政事業服務中心敬老院,88歲的王西田老人已經住了20多年。他總說:“在家里都不會有這樣的條件,哪還有什么不知足的。”
“我們從老人和服務人員的交談中,更多地得知老人的困難和需求后,立即想辦法解決老人的困難,滿足老人的愿望,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廣陽區民政事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文娟告訴記者,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心經常組織服務人員進行學習、培訓,既增強了服務意識,又提高了服務技能。
目前,廣陽區已建成1個區級中心,12個日間照料中心,5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為轄區提供專業化、親情化的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全方位的養老服務需求,整體提升了全區養老服務水平。
“村民急盼解決兩件事:一是實現全村綠化;二是覺得看病難且醫療報銷比例較低,希望能夠提高報銷比例,輕松看病。”駐九州鎮垡上村工作組成員張立濤說。這是入村蹲點以來,工作組在大量的民情民意中,梳理出來的村民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天氣轉暖,垡上村小街小巷綠化已經開始著手動工,醫療報銷問題工作組也已經向上級部門反映。“其實,老百姓的事就是家長里短,都是繁瑣的小事,但在工作組的眼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說起蹲點服務工作組,村民李文成打開了話匣子。
“與北京客戶聯系蔬菜銷路、規劃建立養殖小區,是村街新確定的發展思路。用不了多久,我們村就會變成幸福美麗富裕的新農村。”垡上村黨支部書記夏洪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