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是柴草亂堆垃圾亂倒,又臟又亂。自從創建文明生態村以來,糞堆草垛給清理了,街道的路面也給硬化了,還修了文化廣場和體育健身場,種植無公害蔬菜也讓我們錢包鼓起來了,日子真是越過越舒心了。”廣陽區白家務辦事處張家務村村民丁波談起自己村里的變化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近幾年來,廣陽區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堅持把文明生態村創建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來抓,累計投入8000余萬元,相繼建成30個文明生態精品村, 20個“村民中心”,70多個休閑活動公園和文化活動大院,有50多個村基本完成創建任務,全區創建活動覆蓋面超過60%。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劇,該區堅持危中求進,累計投入1250萬元對第四批創建村街的軟硬環境進行整治。在創建工作中,該區進一步調整創建工作布局,以城中村、城邊村整體改造和萬莊新區開發為契機實施環城式創建;以九州鎮政府原所在地為中心,帶動周邊村街進行組團式創建;以村街相對集中的武榆西線治理為切入點,連線式創建。
在完善布局、打造“凈、綠、亮、美”硬件基礎上,該區采取多種舉措,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突出抓好樹牛菜等主導產業。目前,全區規范化奶牛養殖小區達到11個,奶牛存欄量突破1.35萬頭,奶產量達4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其中設施蔬菜4.5萬畝,全部通過環評認證,總產量50.17萬噸。鞏固壯大原有主導特色產業。糧食、油料、棉花、瓜菜播種總面積40.7萬畝,總產量65.6萬噸,綠化造林1.5萬畝,花卉新增種植面積1000畝,牲畜存欄總量81.3萬頭(只),奶產量2.8萬噸。截至目前,全區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村街占全區村街的60%,發展畜牧養殖業、林果觀光旅游業和實施“一村一品”建立產業基地的村街分別為20%、10%和10%。
萬莊鎮伊指揮營奶牛養殖小區從籌建時的130頭起家,不斷發展、壯大,現已存欄優質奶牛3000頭,年產奶5400噸,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實現利潤800萬元,鮮奶全部銷往伊利和蒙牛集團。九州鎮奶字房村不斷創新暖洞韭黃、冷棚、日光溫室等多種生產模式,組建無公害蔬菜生產協會,指導農民大力發展精品農業、綠色農業和訂單農業,幫助協會會員統一引進瓜菜、果木良種,為村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服務。目前,九州鎮已建成無公害瓜菜基地500畝,大棚1000多個,優質林果基地1400畝,無公害韭菜基地1000畝。
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全區種、養基地已達9個,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6家,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3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