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我們堅持惠民安民,群眾生活品質持續改善。公共財政用于民生累計投入60億元,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總量擴大、質量提高、均衡發展,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這是今年年初,廣陽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段話,為廣陽百姓的幸福生活作了注腳。近年來,廣陽區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實現普惠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和各項工作推進的落腳點,千方百計籌集資金,落實政策,真抓實干,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探索“老有所養”新模式
幸福指數漲起來
在過去的5年里,廣陽區針對域內百姓不斷提高的養老需求,努力打造具備廣陽特色的居家養老新模式,推廣“互聯網+”社區養老平臺,開展“互聯網+”養老醫療綠色通道、康復護理等服務。近兩年,共投資1500余萬元,先后建成1個區級中心、12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58個社區養老站,實現了服務品牌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不僅如此,為幫助更多弱勢群體,域內多家社區通過創立志愿者“便民綠卡通”服務,與診所、便民超市、藥店、理發店、餐廳等簽訂共建協議,把門店的成員納入到志愿者隊伍當中來。他們會定期免費上門為空巢老人提供義診、送藥、送生活必需品、理發、送餐等服務。
另外,廣陽區通過推廣“愛心超市”“一卡通”“快樂工坊”等服務項目,形成了“產業化、智能化、專業化、親情化”的居家養老廣陽模式。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廣陽區還廣泛發動轄區黨員等各類人群,主動參與社區服務,現共有350余支志愿隊伍活躍在各個社區。
提高“學有所教”新水平
教育環境優起來
年久難修的教學樓、狹小的樓道和教室、超大的班容量……這些教育中問題,目前已經在廣陽區全部消失。
通過持續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廣陽區教育優質均衡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布局得到不斷優化調整。實施了三中、二小、九小、十小等城鄉中小學校新改擴建工程34個,兌現了教師崗位聘用工資待遇,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省教育督導評估驗收。乘勢體制改革,創新采用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方式,為農村小學配齊美育教師。今年,還高標準建成區四幼、五幼,對8所農村薄弱學校進行改造。
優化“病有所醫”高配置
醫療資源多起來
近年來,廣陽區積極探索對接首都優勢醫療資源,致力于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據了解,廣陽區與北京“大家醫聯”合作設立遠程心電分級診療平臺,醫療機構可與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北醫三院等三甲醫院的知名專家進行在線實時會診。廣陽區人民醫院還與北京宣武醫院等單位建立長期業務合作關系,聘請專家開展定期坐診、定期手術、學術交流等活動,實現了國內優質專家資源與基層醫療機構的有效對接。
此外,該區還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居民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
關鍵詞: 廣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