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經走進不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除濃重的藥味和冷冷的白色再無其他印象。 然而在10月12日這一天,記者從市區銀河路至曙光道西行數百米,一幢高大的五層樓進入眼簾,上立“婦幼保健院”五個大字,而透過圍欄下的院里卻是兒童的樂園,幼兒的天堂。滑梯、智慧屋、健身器、秋千、搖椅……走進一樓,仍然是幼童們的世界:秋千、吊椅、快樂星球,……。迎面的導醫護士淺粉色的著裝,加之是甜甜的微笑,讓人倍感親切。隨意推開幾個診室門,只見屋里的設計和裝飾都是安徒生筆下“白雪公主美麗的童話世界”;在淺黃、淺紅、淺粉等暖色主色調中點綴著藍花花、綠花花的裝飾,那些檢查的器械不再冰冷可怕,都包裝成可以讓幼兒們親近的玩具。門上的標牌也讓人感覺清新,如親子游戲互動班、早期教育門診、嬰兒撫觸室、體弱兒生長發育指導室、心理行為測試室、視聽發育檢查室,四周的墻上也都是兒童們喜歡的動畫圖案。
北臨曙光道的婦幼保健門診樓就這樣被她們打造成兒童的樂園,南臨愛民道的門診樓也就成了婦女們可親可近的家。南樓門前,人來人往,人出人進。來看病的婦女們在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導醫護士引導下,就醫流程便捷有序。候診的、陪護的、取藥的、付費的……,在這白色圣潔的莊嚴之地都是那樣從容和鎮靜,病痛在醫護人員微笑和輕聲細語中減輕了許多,墻上是各種婦女保健知識,設計得鮮活注目,各種標牌示意一目了然。
從南樓內北行是西樓,設有婦產科、手術室和臨床病房,這里的醫生護士們身著淺藍色的工作服,同樣是笑容可掬,笑語可親,走進病房,各種供氧、吸引、輸液軌道、升降床等設施一應俱全,個個都是能休養、能急救的現代化病房。
就這樣,北樓、南樓、西樓圍成了一個很大的院落,院落內是綠樹成蔭、綠草茵茵,小路曲徑通幽。
三個樓里的醫護人員的著裝顏色都體現著婦幼保健院的領導們的獨具匠心:北樓是兒童保健門診樓,粉紅色和其他暖色調能給嬰幼兒及孩童們一種暖意安全和親近之感覺。南樓由于就診的成年人多,純白色是傳統醫護著裝,體現醫院是圣潔莊重、肅靜之地。而西樓大多是待產和產后住院婦女,臨產的恐懼,病痛的折磨身著淺藍色的服裝和其他冷色調的布置,能讓她們在臨產之時和病痛之中有鎮靜、踏實之感。
這是記者眼中的廣陽區婦幼保健院的印象,外觀的特色必然是內在的本質表現,獨特的視覺,必然有獨特的作為。今天的廣陽區婦幼保健院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技術服務水平低、病床使用率不足30%、基礎設施薄弱、設備老化陳舊、管理不順、人浮于事、職工待遇不高、人才隊伍不穩定、人見人搖頭的醫院了。2001年4月趙立文從廣陽區衛生局副局長崗位來院任廣陽區婦幼保健院院長至今,僅4年的時間,婦幼變了。這4年是創新醫院、發奮圖強的的歷程,是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歷程。
上篇:和諧就是力量
婦幼保健是社會發展的百年事業,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健康。隨著社會發展,婦幼健康將成為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婦女、兒童生命質量和健康保障的神圣使命,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建設和諧社會是每個人和每個集體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趙立文,這位精明干練的女院長在上任之初就沒日沒夜地設想保健院的發展思路,面對貧窮落后的面貌,如何把保健院的步伐同社會發展協調起來,如何讓保健院的發展同周邊環境相融合,臨危受命的千斤重擔使她很快同其他院領導達成共識:依據建設和諧社會的整體環境,高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建設和諧的婦幼保健院,在發展中不斷進行自我創新,通過自我創新贏得社會競爭的先機,謀求生存和發展。
建設和諧的保健院就要有適應和諧辦院的體制,這種體制就是依靠先進的管理手段把全體職工凝聚成和諧團結的整體,營造和諧向上的文明氛圍。
人,是成就事業最關鍵因素,也是最活躍因素。她們在向管理要效益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使每個人都成為和諧建院不可分割和缺失的環節。通過推行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樹立市場經濟意識、效益最大化意識,走優質、高效、低耗、便捷的道路,推行目標考核辦法,實行“鏈式”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控制,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凡事有章可依,凡事有據可查。建立健全的考核細則,每月由主管領導及職能科室主任考評打分,嚴格兌現工資與獎金。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以“同股同權、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的醫院控股、職工自愿參股的股份制管理經營模式。實行民主管理和院務公開。醫院改革方案、重大決策、財務收支、晉升職稱、發展黨員、考核評優等均經職代會和中層干部會議討論、通過,職工的民主權利得到充分發揮。每月召開一次院務會,進行財務分析,并將各科門診人次、疾病譜統計及各科收支,制成圖表進行直觀對比。通過分析對比查找不足,鼓舞干勁,明確目標。
力量就在改革中不斷被凝聚,員工們也發現新來的領導是極為愛護她們的,制度和措施都是對事不對人,她們有了和新領導班子團結一心、榮辱與共的決心,有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婦幼事業的信心。
人事制度的改革也是圍繞構建和諧的婦幼形象與和諧的醫患關系入手。“病人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和諧婦幼為社會作貢獻,我為和諧婦幼作貢獻”。有這樣觀念的、并努力工作的同志都是婦幼保健院發展的強大力量,她們不斷引入競爭機制,以優化衛生人才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核心,實行“上崗、試崗、轉崗、待崗”制。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大改革力度,讓事實告訴人們:“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對工作怠慢不認真的給予嚴厲處罰。如一名護士在婦產科工作期間,服務意識差、服務態度冷、硬、頂、推,工作不負責任,接到患者投訴,經調查屬實,按醫院規定給予待崗處理。醫院對新畢業人員增加試用期,滿3個月通過醫德醫風、業務知識、科室考核,再轉為見習期。還對未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人員實行待崗。以人的高素質,確保工作質量。對工作量不足的科室進行精簡,實行低成本化管理。經多方考察及院務會研究,將洗衣房做為試點,面向全院公開招聘承包人。人員由原來的3人減少到2人,醫院每月節省資金2500元,同時也為醫院后勤社會化改革積累了經驗。
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是調動建設和諧婦幼的原動力。她們遵循從局部到整體,以點帶面的原則,首先從護理人員lO%崗位津貼再分配開始。通過全體護理人員,中層干部摸底調查和職代會討論認可,將護理根據苦、臟、累分為4類,最苦最累多拿,依次少拿,行管護理人員不拿。在此基礎上確立了以科室成本核算為基礎,以綜合目標百分考核為手段,以質量控制為依據的工資制度改革。實行浮動工資制,在完成核定的工作質量、數量及效益指標的基礎上,通過院科兩級考核,視各項工作指標完成情況上調或下浮工資檔次。考核結果兌現到每個人的工作質量和工資收入。通過改革調動了人員積極性,增強了職工的責任心,保證了工作質量,減少了差錯事故的發生。臨床科室的獎金發放,根據責任風險和技術含量,向醫生傾斜25%的政策,體現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解決了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與市場經濟相悖的平均主義問題,新的局面開始形成,那就是: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壓力,個個有動力,使員工們真切感受到更有奔頭,有風險,更有希望。
同時,該院本著重視人、培養人、教育人的管理理念,從思想、業務、生活等多方面關心職工。通過安排固定時間組織全院職工開展《細節決定成敗》、《員工精神》等學習,打造醫院文化,引入醫院標識。在職工思想中樹立了“員工至上,患者第一,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使職工對誠信、愛心、拼搏、創新的婦幼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了職工的責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識。醫院還傾盡全力提高職工工資福利待遇,真正地把職工利益和醫院利益聯系在了一起。醫院建立扶貧基金,幫扶困難職工;每年為職工發放取暖費、防暑降溫費;職工食堂每月還為在崗職工定期發放飯票;為了防止自行車被盜,醫院在資金非常緊缺的情況下,為職工建造了車棚,并設專人看管;為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醫院還為大家定做了嶄新的工作服……件件平凡小事折射出了醫院對職工的關心,也換來了職工的團結拼搏與實干。
她們就這樣在管理中不斷創新,始終把創建和諧婦幼的根本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想醫院事情的人多了,積極鉆研業務的人多了,醫患關系也最大限度地改善了。事例舉不勝舉:一次,婦產科大夫周延春接診一位外地來廊坊打工生活貧困的產婦,她主動從家中拿來衣物、大米送到產婦家屬手中。她樂于助人、不求回報。醫院所在區域停水,在家休息的總務科副科長孫慶豐得知醫院病房樓停水后,從自己家里帶來了盛水桶,同鍋爐房周師傅一起手提、肩挑,將一桶桶飽含婦幼職工愛心與責任的甘泉源源不斷地送往急需開水的病房樓。服務中心高祥云慷慨解囊幫助素不相識的患者,檢驗科主任張喜輝拾金不昧的義舉……都無處不體現著婦幼人的關愛與溫暖。
和諧建院的思路就這樣把廣陽區婦幼保健院打造成親情醫院,醫院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諧自然,一切都是那么親切美麗!
中篇:質量就是生命
沒有質量就沒有標準,沒有質量就沒有要求。趙立文院長和她的員工們都明白這樣的道理: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