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廣陽區北旺鄉,許多農戶家里的老人冬天取暖都離不開燒炕。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取暖方式已經悄然發生變化。最近,北旺鄉率先在城中村實施“八清零”源頭治污過程中,既嚴格落實上級要求,又科學安排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征得村民同意,實行農村老土炕“氣化”改造,目前已有13戶村民用上“炕暖”,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享受到了清潔能源帶來的便利。下一步,“改炕”工程將逐步推廣。
“地暖”上炕 村民樂了
11月1日,記者在北旺鄉潘莊村宋巖家,看到宋巖80多歲的姥姥坐在炕上,得知記者是來看“炕暖”的,老人一個勁兒地說“又干凈又暖和”。宋巖掀開炕上的被褥,指著“炕暖”笑著說:“沒有‘煤改氣’的時候,想都不敢想還能睡上這么好的炕,干凈、省事、舒服。”宋巖說,她姥姥年齡大,有多年的腰腿疼毛病,“煤改氣”后,沒有火炕了,一時不能適應睡床。現在鄉里給裝了“炕暖”,姥姥的疑慮打消了,不僅能睡上舒服的炕,和之前相比,更干凈了。而且溫度可調控,24小時恒溫。
那么,這種新型“炕暖”是如何實現取暖的?廊坊冀暖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平原告訴記者,“炕暖”是在原來火炕的基礎上,拆掉炕面上的磚,在炕板上盤上地暖管網,然后加模塊固定而成。取暖時,用燃氣壁掛爐將水加熱,熱水儲存在保溫水箱內,然后經由保溫管道,將熱水送至炕中管網,使其充分散熱,這樣熱量就能傳遞到炕上的被褥,從而實現取暖。改造后,以前靠燒秸稈、劈柴取暖的老土炕徹底變了模樣,沒有了炕煙,還可以實時調節炕的溫度。目前,13戶村民都改用了“炕暖”。
沒有“灰頭軍” 環境美了
據了解,北旺鄉地處廊坊市城鄉結合部,農民多種植小麥和玉米等農作物,大量秸稈、劈柴成了農戶燒火燒炕的燃料。以前在寒冷的冬天,村民燒炕取暖燃燒秸稈、劈柴,家家戶戶煙囪里冒出的炕煙,對環境造成污染。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北旺鄉已經全部實現“氣代煤”工程,村民切實享受到了清潔能源的便利。“燃氣壁掛爐非常方便,打開后只要15分鐘溫度就上去了。”宋巖說,往年冬天,滿村子黑煙滾滾,熏得人直流眼淚。“炕暖”不僅能改善空氣質量,還能降低村民的生活成本,這種清潔便捷的新式炕暖很受大伙兒歡迎。宋巖以她們家為例算了一筆賬,用天然氣“燒”炕和做飯每月只要150元左右,一年下來,比用電省一半費用。而且,天然氣取暖的效果更好。
新式炕受歡迎 11月2日起逐步推廣
據了解,兩個月前,為了提高群眾改炕的積極性,把惠民工程落到實處,北旺鄉政府安排專項資金,挑選13戶家庭作為試點,并安排專人做好宣傳工作,讓村民接受、了解“炕暖”的好處。
“‘改炕’工程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廣大農民群眾對這件事情很歡迎。同時減少了大氣污染,改善了生態環境。”北旺鄉鄉長辛鹿介紹,目前,北旺鄉“改炕”工程已進入關鍵階段,改炕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現在,北旺鄉有土炕灶臺5000多戶,火炕有5000多個。從11月2日起,“改炕”工程將在北旺鄉逐步推廣。“工作中,我們會請安監部門全程對安裝質量和可能存在的隱患進行跟蹤監督,廊坊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以確保‘改炕’工作順利完成。”辛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