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金星道社區養老康復中心。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走進我市的主城區廣陽區,放眼望去,一個個項目火熱開工,生態工程、惠民工程如火如荼,這里蓬勃的發展勢頭正如早春的風光,盡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廣闊發展的熱土上,每時每刻都發生著變化。過去一年,廣陽區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01.5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全市第一;啟動尖塔片區、北旺片區12個城中村拆改項目,涉及土地面積7046畝,村民6950戶、2.1萬人,創造了村街拆改從15天簽約100%到7天簽約100%再到3天2夜簽約100%的“廣陽速度”;PM2.5平均濃度較上年下降10.45%,“散亂污”取締成效顯著、“兩違”整治取得突破,重點工作快速推進;持續加大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方面改革,使全區民生福祉更加普惠……
落地生根的項目、令人矚目的數字見證了一個戮力克難、扎實奮進的廣陽,勢如破竹的發展趨勢印證了一段段櫛風沐雨的奮斗征程。“作為主城區,廣陽區必須站位全市大局,勇于擔當作為,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全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事業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廣陽區委書記周春生堅定地說。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征程呼喚新作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繼續書寫一份漂亮的答卷?廣陽區已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018年,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借勢協同發展,實現六個突破,著力在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優化生態、民生改善、社會治理上下功夫,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目前,一幅生機勃發的發展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
高起點優化產業布局,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太庫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廳,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指導體驗者應用VR技術體驗虛擬空間。“這只是模擬一戶住房,這項技術如果應用于房地產,客戶只需戴上VR眼鏡就能實現實時看房,想知道哪個位置的高度、寬度,一按手柄數據立刻就能顯示在眼前。”走進位于廣陽區的廊坊·中關村軟件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深深感受到這里濃郁的“智能味道”。
隨著廊坊·中關村軟件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的落地,廣陽區正通過園區優化整合,加快發展與“大智移云”密切相關的產業,打造“大智移云”產業聚集區,搭建適宜創新人才集聚、落地、發展的服務平臺……一個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創業新高地正逐步形成。
“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不斷引導推動大智移云、創客空間、孵化器等創新型產業集聚發展,著力打造出一條產業發展帶。”正如周春生所說,目前,廊坊·中關村軟件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與北京零度智控、京東眾創等1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搭起了發展高端產業、引領城市經濟的新架構。
除廊坊中關村軟件園外,廣陽區先后簽約生物科技、云數字產業園等5個高端項目。同時創新樓宇經濟,萬達廣場等18幢大型商務樓宇高效運營,入駐企業4167家,年納稅近2.6億元;建業大廈等6幢商務樓宇建成招商,輝騰大廈等11個在建項目進展順利。
正所謂百尺竿頭從頭越,厚積薄發再前行。放眼2018年,廣陽區將更加堅定高質量發展,突出創新驅動,立足做大做強城市經濟和園區經濟,把高標準、高質量作為首要目標,積極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發展環境,強化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支撐、統計標準、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持續優化生態環境,打好藍天保衛“攻堅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走進廣陽區環保局的監測室,第一時間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張由十二塊顯示器組成的一面墻的顯示屏,上面顯示著全區的網格化環境監管信息,監測室實行24小時全天候工作制,始終保持著4名工作人員實時監測。據廣陽區環保局辦公室主任白亮介紹,目前,全區的餐飲行業、VOC治理行業、揚塵管控、實時在線監控都集中反映在屏幕上的系統中,通過這四個平臺,有效地實施了多級聯動,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對其進行制止,將污染源扼殺在萌芽狀態。
除了技防,網格化的終端也都做到了人防。據了解,目前廣陽區共有二級網格11個,三級網格204個,巡查員444名,南尖塔鎮左場村的環保網格員盧金華就是其中之一。“巡查中發現處理不了的污染源,只要用手機拍攝照片,通過手機軟件上報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平臺,幾分鐘內,就會有附近的工作人員前來進行處理。”在廣陽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像盧金華這樣佩戴“大氣巡查”袖標,手持移動終端設備的網格員,網格員進行日常巡查發現問題,通過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平臺調派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執法,構成了及時高效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
經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控措施,一年來,廣陽區生態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廣陽區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廣陽區PM2.5平均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10.45%;空氣質量年度綜合指數為6.63,較上年下降7.66%。在深度治理大氣污染中,全年取締VOCs企業128家,完成治理、監測44家;重點區域內318家餐飲企業和11家中、省、市直單位的食堂,全部安裝了高效油煙凈化裝置和高清監控設備,嚴格落實了治理措施。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在經濟發展持續上揚的同時,廣陽區全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組織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信息系統平臺和油煙在線監控平臺,實現了環境監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隱患。廣陽區堅持以創新環境監管體制機制為切入點,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完成了環保管理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形成了“政府組織實施、環保部門統一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統籌推進民生普惠 ,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人民創造“高質量”的美好生活
來到廣陽區新開路街辦處金星道社區,不知不覺就會被這里和諧歡快的氣氛所感染。小區內道路平坦整潔,道路兩側是樹木和公益廣告展示牌,一張張生動的卡通圖畫向行人熱情地打著“招呼”。不遠處的草坪上,爺爺領著孫女悠閑散步,和煦春風中,一片幸福景象。
走進金星道社區服務中心,這里的養老服務中心、健身活動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等各類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老人們在這里生活得舒適、愜意。“沒有這個活動室之前,我們老姐妹們跳舞,都要自己各處找場地,現在有了專門的舞蹈室,這都得歸功于社區的服務好,處處為咱們老百姓著想!”今年75歲的社區居民尚桂芝退休后的生活豐富充實,臉上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據金星里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張嘉悅介紹,目前,社區服務中心設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乒乓球室、羽毛球館及圍棋室等,還有醫養結合等服務,轄區居民不僅有了各種活動場所,還讓社區的老人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滿意度。
近年來,金星道社區黨支部以共建共享為抓手,牽住了“為民服務”的牛鼻子,先后開展“大支部”建設、簽訂“合約化”共建協議、定期召開共建聯席會議、開設便民服務站……探索出一條打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新型社區發展之路,讓原本人數少、資源缺乏、力量薄弱的社區黨支部,在轄區內干出了不平凡的“大事業”。
通過服務的延伸,不僅為社區居民群眾提供了專業化、標準化、多元化的社區服務,還使更多企業擔當起社區服務工作“執行者”的角色,一個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管理規范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逐漸形成。
成績代表過去,發展才有未來。廣陽區的領導層深諳此道。面向新時代的發展大潮,如何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一道道考題正擺在眼前。在新的起點上,廣陽區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統籌各項工作,為高質量建設新時代經濟強區美麗廣陽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