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界面新聞報道了比特大陸的人事變動情況,在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比特大陸剛剛完成一輪大規模裁員 AI業務是重災區》一文指出,比特大陸在2018年底進行了大規模裁員,尤其是AI部分裁員嚴重。
對此,比特大陸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外界傳聞不實,(20)18年末比特大陸視業務發展情況,進行了正常的人員調整,近期并未有新的調整動作,未來我們也一如既往歡迎各界人才的加盟。”
事實上,2018年,國內有三家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不過,截至目前,在第一輪提交中已有兩家“折戟”,唯有比特大陸依然在等待之中。2018年12月,億邦國際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發起第二輪沖刺。
外界普遍認為,礦機生產商上市不成功主要是因為其業績與加密貨幣(尤其比特幣)的價格變動相關,而在2018年比特幣價格的變動幅度十分巨大,從年初的14220美元跌至年末的3500美元左右,跌逾70%。此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強調了“上市適應性”的原則。
值得關注度是,三家礦機生產公司都在招股書中提到了轉型AI芯片,截至目前,嘉楠耘智和比特大陸都有相關產品問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比特大陸公布了芯片研發新進展,第二代7nm芯片BM1397研制成功。比特大陸相關人士表示:“該芯片支持SHA256算法,可用于BTC、BCH等加密數字貨幣挖礦,并將運用于下一代SHA256算法的螞蟻礦機新品S17和T17。”(每經記者 劉晨光實習編輯 梁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