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快遞員蘇先生最近很焦慮,不是因為馬上要到來的雙十一,而是他的兩個月工資還一直被拖欠著。10月14日,他向FM全媒體《維權超給力》欄目反映,圓通速遞福州分公司橘園洲分部拖欠他工資約一萬元,這是他派送一萬份快件的勞動所得。而據了解,除了蘇先生,還約有10人被欠薪。
原圓通速遞員工:還我血汗錢
接到線索后,15日上午,FM全媒體《維權超給力》聯合《幫幫團》記者,一同前往圓通速遞福州分公司橘園洲分部,展開調查采訪。
蘇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圓通速遞干兩份工作,一份是貨車司機,另一份是快遞派送員。他于2020年3月入職圓通速遞,9月1日離職。截至10月15日,橘園洲分部拖欠他7月、8月兩個月工資,約一萬元。
蘇先生:“正常程序是9月5號就會發工資,但是到9月12號的時候,我跟分部原負責人張總溝通多次,他才同意先將我作為司機的那份工資,4000多元微信轉賬給我。”
蘇先生說,他起早貪黑干兩份活,就是希望靠自己的辛勤付出,能多賺些工資,補貼家用。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工資卻被拖欠了,這讓他和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窘境。
蘇先生:“我家庭條件比較差,生活比較困難,工資被拖欠,一家人都難以生活下去。我隨后只好離職。”
9月中旬,圓通速遞福州分公司橘園洲分部負責人張總告訴前來討薪的蘇先生,離職員工工資要押后一個月,也就是10月5日才能結算。然而,到了10月8日,蘇先生發現,張先生聯系不上了,他再去原來上班的地方,發現負責人已經變成了侯先生。
蘇先生:“我們四五個前圓通速遞員工給張先生打電話、發微信,都愛回不回,愛理不理的。侯先生說張先生屬于加盟商,想拿回工資得問張先生要。”
勞資雙方微信溝通截圖
據了解,除了蘇先生,還有約10名前圓通速遞員工被拖欠工資,有的被拖欠一個月,有的兩個月,金額從數千元到一萬多元不等。蘇先生稱,快遞派送員每派送一個快件,可賺取約一塊錢,他的一萬元工資是他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風雨無阻,派送了一萬份快件的勞動所得。
圓通速遞員工工作量清單
在蘇先生等人多次催促下,現負責人侯先生表示,愿意回來繼續上班的,可以先還3000元工資,不回來的,公司“愛莫能助”。對此,蘇先生等人無法接受。他表示,有些人辭職后,已經找到其他工作,無法再回去,也有些人迫于無奈,只好先回去上班。
蘇先生:“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圓通速遞如此對待員工,不負責任,拖欠工資,徹底傷透了我的心,我是不會回去繼續上班的。”
圓通速遞相關負責人:“雙十一”前還清欠薪
15日上午,記者先撥打了原負責人張先生的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在圓通速遞福州分公司橘園洲分部,記者見到了現負責人侯先生。為何拖欠員工工資?據侯先生介紹,他于10月初被公司派來接手橘園洲分部。接手之前,分部由張先生負責,張先生為圓通速遞加盟商,是一個獨立法人,自負盈虧。10月初,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張先生突然失聯,并卷走公司大量錢款。
侯先生:“我們也是受害者。橘園洲分部9月之前所有員工的工資和其他費用,圓通速遞已經全額打款給張先生,總計40多萬元。這里面包括蘇先生等原圓通速遞員工的工資。”
拖欠工資何時還清?侯先生表示,加盟商張先生卷款跑路后,留下40多萬元拖欠薪水賬目,具體到每一個人的欠薪金額,還需要核對,預計得花一個月的時間。
侯先生:“等數據復核完成,上報集團總部后,打印工資條,并請被拖欠工資的人確認后簽字,再拿回應得的工資。圓通速遞是一家有責任有擔當有品牌的公司,我們會負起主體責任,妥善解決欠薪問題。”
在《維權超給力》與《幫幫團》記者共同調解下,最終,侯先生當著媒體和數名被欠薪員工的面承諾:在今年“雙十一”來臨前,也就是2020年11月11日前,結清拖欠蘇先生等人的全部工資。蘇先生等人表示接受。
快遞業欠薪普遍,四成加盟商虧損
大半年沒有正常發工資似乎正在成為快遞行業普遍現象。近日,有網友爆料稱,韻達、中通等快遞公司在福建三明、吉林長春、江蘇蘇州等地的站點出現停擺,快件積壓無人派送。
不難發現,每次爆出問題的快遞網點,以“三通一達”、百世快遞、天天快遞等快遞公司為主。這也與快遞公司自身的商業模式相關。上述企業實行的都是加盟模式。快遞加盟網點的收入包含收件和派件兩個方面,這幾年快遞企業還在不斷的打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價格戰降低了源頭的收件價,面單收入、中轉費、運輸費用基本固定,最終會使剩余的派件費相應減少。
根據各快遞公司的財報顯示,今年8月份,圓通快遞單票收入2.11元,同比降22.57%;韻達快遞服務單票收入達2.12元,同比下降33.75%;申通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11元,同比下降23.55%。根據申萬宏源的統計數據,8月份快遞行業平均單票收入為10.05元,再創歷史新低,同比下跌13.6%,環比下跌3.7%,較上月跌幅持續擴大。
有調查顯示,加盟式快遞企業中,40%加盟商是虧損,50%加盟商盈虧剛好,只有10%賺錢。相當于90%的快遞加盟商是不賺錢的。加盟商的生存艱難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而且這個現象短期內并沒有緩解的趨勢。
以價換市幾乎是所有快遞企業的通用戰略。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價格戰的出現與一元店等新的商業模式興起相關,那些本來就很便宜的東西還要包郵,只能往下壓榨,但是快遞企業并沒有深入覺察到經濟變動的趨勢,只有價格,沒有產品概念,他們過去十幾年的成功是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大眾強烈的購買力和經濟快速發展之上,沒有及時進行網絡管控的提升,產業升級等等,現在矛盾集中爆發。趙小敏預計,類似快遞網點罷工、跑路等事情將在未來10個月內成為常態。
趙小敏認為,從品牌和上市公司的責任來看,快遞企業總部應該對此類事件無條件兜底,不管他們和網點之間怎么談判,快遞員不應該受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