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洗手液、洗衣液“一戰成名”的藍月亮如今要上市了。按照其目前的招股進程來看,藍月亮將于12月16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上市意味著資本市場對于一家企業的認可,算是階段性成功,但中國家庭清潔護理市場競爭激烈,需要企業不斷有新產品推出市場。對于企業來說,如果不能及時把握住市場需求,很容易被其他競爭對手所趕超。
得益于本土日化崛起
藍月亮是由創始人兼現任首席執行官羅秋平于1992年創立,前身是道明公司,主營去油污清潔產品。1994年,羅秋平及其父親羅文貴成立了廣州藍月亮公司,全面接管道明公司的藍月亮清潔產品業務,之后,公司進一步開發及推出新家居清潔護理產品。其招股書顯示,目前,藍月亮主營產品涵蓋衣物清潔護理、個人清潔護理以及家居清潔護理三大品類,這三大品類在2019年的營收占比分別為87.6%、5.9%、6.5%。
創始人羅秋平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說藍月亮的崛起是因為2003年的“非典”。相較于當時的肥皂清潔,洗手液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一時間洗手液“一瓶難求”。彼時,藍月亮通過公益捐贈和線下賣場的“瘋狂”推廣,牢牢鎖定大眾目光,于是便“一戰成名”。
此后,讓這家公司再度成功的另一個爆款則是洗衣液。2008年時,國內大多數還在用洗衣粉,對許多消費者來說,洗衣液還是個新鮮玩意,外資品牌還沒開始在國內力推洗衣液產品,而其他的國產洗衣液品牌也尚未開始“攻城略地”,一個時間差,又讓藍月亮賺得“盆滿缽滿”。
一位日化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的衣物清潔、個人清潔以及家居清潔類產品幾乎是洋品牌的天下,諸如寶潔、聯合利華花了大量的氣力去做廣告營銷,這也讓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不過,這樣的情況在十多年前發生了變化,一批諸如藍月亮、立白這樣的本土日化公司“橫空出世”,并以人海戰術的商場促銷和廣告轟炸進入消費者的視野,行業的格局也發生大逆轉。“中國的消費市場在這十幾年里變化速度太快了,一些外資雖然早進入,但品牌也趨于老化,而本土企業在營銷、渠道上更能適應市場變化,反應也更為迅速。”在他看來,“本土日化品牌成功也算是大勢所趨。”
投資藍月亮的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評價羅秋平時稱其人生夢想就是成為中國日化的第一名,打敗跨國公司,變化給了他這個機會,他也抓住了關鍵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他愿意放棄小富即安的一年一兩億利潤的公司,為未來開辟一個新天地,這是很強的格局觀。
有機會但也面臨挑戰
按照藍月亮的招股說明書來看,其過去三年的成績不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6.32億、67.68億和70.50億港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9%;凈利潤分別為8616萬港元、5.54億港元和10.79億港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54%;過去三年毛利率為53.2%、57.4%和64.2%。
有業內觀點認為中國的家用洗護清潔市場雖然是一個充分競爭的領域,但依舊是一個正向增長的賽道。
根據沙利文報告,中國家庭清潔護理行業的零售銷售總價值由2015年的人民幣900億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幣110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3%,增長速度高于同期全球家庭清潔護理行業2.5%的復合年增長率。該機構預測預期,這個行業的零售銷售總價值將從2019年的110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67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8.7%。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少第三方報告中,藍月亮在洗衣液這樣的細分品類中的市場占有率是第一,但領先優勢并不明顯。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2019年按零售銷售價值計算,五大洗衣液公司占整個中國市場的份額合計81.4%, 2019年,藍月亮洗衣液占國內洗衣液整體市場份額的24.4%,而第二名占比則為23.5%。此外,另一家公司尼爾森數據則顯示,2019年度,立白的市場占比21.4%、納愛斯21.2%、藍月亮則為18.1%,奧妙16.3%、寶潔12%。由此可見,藍月亮的“第一名”并不牢固。
不少本土日化從業者告訴記者,這個行業賺的是辛苦錢。目前的情況是,本土品牌企業對于渠道管控不強,缺乏定價權,彼此之間角逐非常激烈。相較于那些小公司,各家頭部企業的優勢在于研發,希望能夠拿出一款具有顛覆意義的產品,如此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但他們也承認,作為一個已經極為成熟的市場,“這個確實很有難度。”(劉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