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遷安市向改革要動力、依改革激活力、靠改革增紅利,圍繞“全國有位、全省一流”的總目標,探索了以工補農、以城市反哺農村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城鄉融合,構建統籌發展格局。該市把1208平方公里作為一個整體,規劃為中心城區、城鎮組團、城鄉微中心和特色保留村4級城鎮體系;在全域布局上,劃分為產業聚集區、生態涵養區、生活服務區3大主體功能區,推進差異化發展,以不平衡發展打破發展的不平衡;規劃建設以“三縱一橫”4條綠道和“兩高”(高鐵、高速)沿線為軸,將全市劃分為東西南北中5大片區,串聯擁有濃厚歷史文化底蘊、優美山水風光的旅游資源,形成風貌各異、帶動致富的生態廊道。在產業振興上,將21個鎮街精準劃分為“兩河一帶一中心”,全力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農工文旅相互促進的“4458”產業振興格局。
科學統籌,建立高效推進機制。該市將鄉村振興作為“一把手工程”,市委書記、市長掛帥指揮,鎮、村書記抓落實;成立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牽頭負責的鄉村振興項目部,設立“一辦七專班”,形成了黨委領導、專班負責、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摸清家底,有的放矢。對全市534個村莊逐村踏查、逐街丈量,建立涵蓋硬化、綠化、亮化等內容的全省首個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按照“鄉村風情、城市品位、各美其美”原則,繪制“一村一圖”,各村任務一目了然。整合資金,持續投入。2020年,整合各類資金5億元投入鄉村振興工作,覆蓋全市343個行政村;2021年,繼續投入5億元持續推進補短板兩年行動,確保全市農村主要街道硬化率、亮化率達到100%,實現全域“五化”目標。
全面整治,打造靚麗秀美環境。該市按照“農村景觀化、全域景區化”的標準,農村人居環境實現根本性變革,形成了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美麗鄉村風景線。2019年,投資1億元全域開展“五清三建一改”專項行動,清理生活垃圾29萬噸、建筑垃圾44萬噸,清理殘垣斷壁2715處,整理村內邊角隙地51萬平方米,新建小菜園、小游園、小果園4692處。2020年,全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鞏固“五清三建一改”成果,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現“戶分類、村收集、第三方轉運、市集中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實現全覆蓋;累計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14.65萬座,普及率達90.8%。
因地制宜、構建綠色富民體系。圍繞做好“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礦山修復、休閑旅游、全民就業”等幾篇文章,發揮村莊自身優勢,取長補短,探索形成了村莊變景區、礦山變公園、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職工“四變”模式。一是以綠道建設為依托,全域旅游帶動村民致富。二是以生態建設為保障,礦山修復帶動村民致富。三是以制度改革為契機,土地入股帶動村民致富。目前該市已建成6家農業園區、93家龍頭企業、572家農民合作社和932個家庭農場,形成了干鮮果品、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齊頭并進發展格局。四是以產業發展為引領,就業創業帶動村民致富。按照一產轉化一批、二產吸納一批、三產帶動一批的思路,多點發力、多措并舉轉移農村勞動力,使全市33萬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實現全部就業,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2020年,該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萬元。(記者邢丁 通訊員商立超 楊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