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唐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曹妃甸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唐山曹妃甸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李健俠,就曹妃甸區農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發布。
曹妃甸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總面積19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2萬,下轄曹妃甸墾區(原唐海縣)、曹妃甸工業區、曹妃甸新城和南堡開發區四大板塊。曹妃甸區先后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區)”“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和“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獲得“中國河豚魚之鄉”“中國生態稻米之鄉”“中國東方對蝦之鄉”等榮譽稱號。“十三五”期間,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8.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7%和9%,保持全市第一。
發展優勢得天獨厚
曹妃甸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為快速發展打下深厚基礎。
區位合作優勢。曹妃甸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唐山“一港雙城”戰略的核心區,具備建設京津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的交通區位優勢,曹妃甸區農業發展具備了進軍首都的發展優勢。
農業規模優勢。目前全區水稻播種面積32萬畝,海淡水養殖面積22.6萬畝,規劃適合漁業養殖淺海海域面積40多萬畝。
自貿政策優勢。曹妃甸區是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唯一的沿海片區,各種政策疊加,各種資源保障有力、國家戰略地位突出,為開展農產品貿易提供了最優質的政策優勢。
農墾體制優勢。曹妃甸區一直保留農場體制,土地全部國有,社會組織化程度、社會保障水平較高,有利于土地的集中和流轉。2020年全區土地流轉率52%,土地規模流轉率98.1%。現有各類農場262家,培育各級示范家庭農場60家。
形成四大農業支柱產業
曹妃甸區稻米、水產等農業產業特色優勢明顯,農業規模化發展不斷壯大。
曹妃甸區已形成“稻米、水產、果菜、畜牧”四大農業支柱產業,其中水稻、水產是曹妃甸區的特色農業。曹妃甸區是亞洲最大的海水養殖場、國內最大的東方紅鰭豚養殖基地,海淡水養殖面積達22.6萬畝。2020年全區果蔬面積2.28萬畝,全區畜牧養殖肉類總產量3萬噸。
曹妃甸區培育了一大批規模大、帶動性強、成長性好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顯著提升。
結合水稻和水產優勢產業,曹妃甸區全力打造了稻米優勢產業集群、河豚魚特色優勢集群、海產品工廠化養殖集群三大主導產業集群,在全市形成了最為完整的育種、種(養)植、加工、深加工、出口、農旅三產融合的全產業鏈產業集群,2020年集群營業總收入達17.82億元。
曹妃甸區圍繞供應綠色、生態、優質、安全農產品為目標,農產品質量達到認證標準。
曹妃甸區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品牌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顯著提升。
全區己擁有“曹妃湖”“柏各莊”“自然園”“曹妃香”“保龍倉”等農產品商標125個,其中省著名商標和市知名商標28個,“曹妃甸對蝦”被評為省十佳區域公用品牌,“曹妃甸對蝦”“曹妃甸河豚”被評為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廣泛宣傳帶動農業品牌發展,定期組織河豚節、稻米品鑒會、開犁節、桃萄文化旅游節等特色節慶活動。
休閑農業蓬勃發展
曹妃甸區結合豐富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推動現代農業與旅游開發融合發展,休閑農業蓬勃發展。
做好“農旅融合”文章,積極建設美麗田園、發展稻田驛站、海洋牧場、河豚小鎮、稻香小鎮、桃萄小鎮等農業休閑項目,打造“特色農產品產地游”和“休閑農業游”,建立起以春觀漁、夏看稻、秋捕蟹、冬賞雪為特色的休閑農業旅游品牌,成為京津唐及周邊游客體驗農墾文化、享受垂釣樂趣、品嘗海鮮美味的絕佳去處,被譽為“距離京津最近的魚米之鄉、濱海樂園”,其中多瑪樂園、惠通水產等四家獲批“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下步,曹妃甸區將圍繞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北部田園、中部濕地、南部濱海三大文化旅游產業帶。確保年接待游客800萬人次以上,特色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20億元以上,將曹妃甸打造成為京津冀著名的濱海休閑旅游目的地。(燕都融媒體記者李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