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全區民生保障、基層治理、人居環境改善等城市管理水平,凝心聚力,改善民生
今年以來,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全區民生保障、基層治理、人居環境改善等城市管理水平,在現代產業新城建設中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
建設生態環境示范區
“打造產城融合、職住一體的現代產業新城,必須增強人才、技術、要素吸引力,為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同時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選擇。”秦皇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劉學彬強調。
秦皇島開發區成為我省首家“ISO14000國家示范區”后,又先后獲得“國家級環保模范城區”“最佳投資環境開發區”“國家綠色制造體系示范園區”等諸多殊榮,但并不滿足,而是堅持體系化構建、靶向化實施、多元化扶持,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全域一流生態環境。
“之前用煤燒暖氣,滿身灰、滿屋子煙味,現在白天靠太陽能取暖,太陽落山后往爐子里加一些生物質燃料就能維持溫度,暖和、方便、干凈衛生。”新安裝太陽能清潔供暖設備的秦皇島開發區許莊村楊利介紹,該套設備不僅靈活度高,使用方便,而且晴天幾乎是零費用取暖,真正為村民提供了實惠和便利。秦皇島開發區全力推進農村“太陽能光熱+生物質”清潔取暖項目,區內14034戶村民享受到清潔取暖、健康取暖帶來的“綠色生活”。今年還在30個村莊建設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工程,大力提升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能力,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我們工業園區緊鄰戴河生態園,不但上下班天天‘逛’公園,來這里賞花拍照的游客也絡繹不絕,您說誰不想在這樣的地方投資興業!”在附近企業上班的李淑芬夸贊開發區不僅有戴河生態園,還有開放廣場、翔園、森林體育公園等一批“白天是景點、夜晚是亮點、節日是看點”的游園。開發區老百姓生活得舒心,投資企業也強烈感受到綠色城市、現代產業新城的魅力。
全面加強“三基”建設
“由于缺少資金限制了生產,秦皇島開發區經濟發展局了解情況后立刻上門,根據政策為我們申請50多萬元資金很快到位,建立新廠、購置設備,擴大生產,解了我們燃眉之急。感謝他們不僅給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信心。”秦皇島秦興裝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錦武高興地說。
秦皇島開發區堅持問題導向,以“三基”建設年活動為抓手,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設,著力在增投入、建機制、強組織上下功夫。
今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方面,作為秦皇島經濟主戰場的秦皇島開發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一方面,下設“一辦十二組”,將87個行政村、104個自然小區劃分為1073個網格,500多個基層黨組織、1萬多名黨員打頭陣、當先鋒,全面開展聯防聯控;另一方面,各機關黨組織與200多個企業黨組織結對子、保姆式入企幫扶。開發區經濟發展局黨支部利用“企業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力發展;開發區交通運輸局黨員每天督導客運車輛落實“始發消毒”“終點通風”制度,確保各企業職工乘運安全;開發區市場監管局黨員深入一線,對重點點位逐戶走訪,發放防控指南和價格提醒告誡書……開發區人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積極投身各項工作,不斷催生現代產業新城建設新動能。
織密民生保障網
“真的太感謝區人社局等部門,他們‘一站式’入戶辦理醫療救助手續,我們到時候就可以直接到附近銀行領取救助金,辛苦了他們,極大方便了我們。”開發區鳳凰店村李小霞家屬介紹,此前需要患者或者直系親屬攜帶各類材料到街道辦事處、人社局和財政部門進行申請,等審核審批后,再到銀行辦理銀行卡,全程辦理時間長、耗費人力大。
今年,秦皇島開發區開展“精準康復、送輔具下鄉”活動和免費居家托養服務,為區內238名殘疾人免費配備了輪椅、拐杖、電子助聽器、電子助視器等輔助器具,并委托泰盛家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符合條件的131名殘疾人提供免費居家托養服務,滿足了全區殘疾人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的需求。開發區殘聯還為區內農村的110名殘疾人免費提供實用技能培訓,邀請農業專家講解農業種植方面技術,并推薦符合就業要求和有就業意愿的殘疾人到相關企業就業。
一系列暖民心的真情服務舉措不僅解決了特殊群眾的實際困難,也讓這一特殊群體享受到了開發區民生事業發展帶來的紅利,民生保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通訊員 李昂 記者 張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