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思想再解放、作風再深入、措施再精準,保定市以“全盤謀劃+重點推進”把好全市改革路徑,以“政策解讀+調查研究”全面提高改革質量,以“試點示范+亮點培育”增強改革影響力,以“清單管理+實效評估”全力推動改革落地,以改革實效助力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建設。
據介紹,保定市委深改委由市委主要領導任主任,下設經濟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民主法治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司法)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和基層基礎工作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農業和農村體制改革8個專項小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該市委深改委(領導小組)先后召開50次會議,審議重要改革事項539項,制定市級規劃或年度要點25個,國家部委和省以上領導肯定或推廣特色經驗100余項。
去年以來,保定市委明確提出“11258”總體要求,以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品質生活之城建設為總抓手,推進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齊頭并進——保定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迅速迎戰新任務、新要求。為實現強力攻堅推進,該市注重用好深改委會議和縣委書記月點評會議“兩個平臺”,把深化改革列入每月必點必評事項,對各縣(市、區)委書記打分排隊,排名前三后五的登臺亮相,好的作典型介紹,差的作表態發言,市委書記一對一地直接點評,有效倒逼改革責任,激發改革動力。同時,在全市改革系統開展“深化改革增動力、創先爭優助全局”活動,明確工作目標和具體舉措,建立健全月報告、季通報、年考核制度,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工作,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聚焦發展第一要務推進改革。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新思路新模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醫車電數游”和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都市型農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深化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京津保合作項目達591項,總投資8272.61億元,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河北京車造車基地成為京保合作、協同創新的典范,北京兒童醫院托管保定市兒童醫院成果顯著。
全面打造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科技創新平臺數量等位居全省前列,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市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加強,保定市獲批全省唯一的“科創中國”試點市。
聚焦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推進改革。打造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體系,產業扶貧、職教扶貧、京保扶貧協作等入選全國典型案例,中國扶貧交流基地建設現場推進會和全省產業扶貧工作現場會在保定市召開,“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唐縣移動醫療體檢站入選第二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深化城市建設體制改革,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一、二期46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扎實推進,49個社會資本參與的城中村改造爛尾工程化僵去困,征遷效率和群眾滿意度之高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全省現場會在保定市召開。扎實推進環保領域改革,構建天地一體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全國首創“環境執法辦案輔助系統”,信息化集成度達到90%以上,有效解決環境執法“取證難、認證難、用典難”等問題,空氣質量持續好轉,水環境質量達到近20年來最好水平。
聚焦堅持人民至上推進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標準地改革、無感審批、營商環境十八條等一批創新舉措;審批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9.7%,492項審批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健全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生產即準營“一鏈辦”審批服務,全省首創“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改革,為長城汽車、華北電力大學制定專屬政策服務包。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明確“三年大變樣、六年大改觀”教育強市目標,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點落戶保定,人大附中托管保定三中,全國30多家名校、40多位教育專家、200多位名師與保定對口合作。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圍繞建設國際腫瘤醫療基地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通過托管、聯營、合作等方式,全力引進天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等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唐縣公立醫院改革獲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深化民主法治領域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保定市地方立法合作中心”,保定市中院榮獲全國法院“數助決策”整體示范應用一等獎;保定市檢察院全國首創“辦案業務+綜合業務”的“雙責”運行模式,“檢警無縫銜接”做法得到最高檢充分肯定;曲陽縣“三力三治”鄉村治理模式、競秀區“四社聯動”城市社區治理模式等走在了全省前列。
聚焦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進改革。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建立推行縣委書記月點評制度,變年終考核為月月考、常常考,激發干部斗志。深化選人用人制度改革,明確“用好80后、積極選配85后、大力培養90后”方針,大膽選拔使用優秀年輕干部,一大批80后、90后干部到重要領導崗位任職。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建立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和科學家活動月制度,出臺人才“雙十條”。探索實施城中村、鄉鎮政府所在地村、集體“三資”富集村黨組織書記由縣級紀委監委提級監督,得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專題調研組肯定,經驗做法在其網站刊發。健全完善黨內監督機制,破解“一把手”監督和同級監督做法得到中央領導肯定。(通訊員劉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