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到農業專家手把手的指導,真是太受用了。”近日,參加定州市植保站高素質農民培育培訓班的周村鎮前屯村種植戶張亞州感慨地說。
據了解,此次培訓班在周村鎮前屯村舉辦,以種養殖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為重點,采取“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網絡培訓+考試考核”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
植保站邀請了多名專家教授,現場講解了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栽培技術等。培訓期限為5天,理論學習結束后,將為考核合格的學員頒發農民教育培訓證書。
“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振興,這令人振奮不已。”定州市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研究員吳永山表示,通過培訓學習,可以使農民理論和實踐水平得到提高,在今后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更大的經濟社會效應。
像這樣的培訓班,定州市農業農村局今年已在鄉鎮舉辦6次,共有300余人次參加培訓,發放農業培訓書籍300余套。
為抓好高素質農民的培育工作,定州市農業農村局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精心選擇培訓課題,開設群眾用得著、就業用得上的課程,通過“送技上門”的方式,把培訓課堂開到群眾“家門口”,幫助群眾學習專業技能,助力鄉村振興。
培育班學員全部是從培育資源信息庫選定,均為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干、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在培訓內容上也進行了規范,設置綜合課程、專題課程、專修課程和實踐課程四部分。
該局采取理論教學與現場參觀、實習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理論知識輔以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提高了培訓內容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同時,安排實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和實習教學,使培訓內容角度更廣泛,解決學員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擴大了學員的知識面。
培訓期間,該局還組織學員到優秀農業企業參觀,進一步了解農產品深加工、蔬菜種植模式改進、先進植保機械等,開闊眼界,激發農民的創新意識。
人勤地不懶,腦富地生金。從選用教材、篩選師資出發,以培育現代經營主體、提高專業技能和社會服務為重點,“送技上門”綠了田野、富了農民。(記者 趙紳光 實習生 李沛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