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回族自治縣堅定“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園”總體定位和“全民服務副中心”工作思路,推動規劃、產業、交通、生態、公共服務等五個領域實現新突破,爭當與北京市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突出高點定位,加快推進大廠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一體化。全面落實協同發展“1+5+12”規劃體系,以產業結構優化、城市職能調整、空間形態優化等為重點,加快構建“一城兩區兩軸兩帶多小鎮”新發展格局。聘請國內頂尖規劃團隊編制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專項規劃的全方位規劃體系,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推動規劃層面與副中心實現無縫銜接。
聚焦“商務大廠”,全力推進與副中心產業融合互補。主攻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與副中心持續開展聯合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動,連續多年舉辦北京市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引進承接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園、數字經濟總部商務區等產業項目86個,總投資206億元。大力承接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全縣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增加到50家和472家;各類創新平臺發展到46家,北京轉移項目占比超過70%。與國家京劇院和北京弘毅盛開合作,規劃建設總投資300億元的域見未來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園項目,與大廠影視小鎮一同成為通州區環球主題度假區、張家灣設計小鎮等副中心特色小鎮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推進同城發展,構建高效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京唐鐵路(大廠段)正線施工基本完成,加快推進大廠站及玉蘭廣場建設,預計2022年9月底前全面建成通車。密涿高速及3條連接線全部建成通車,北有京平、京秦,南有京哈、首都環線,縣域各鎮10分鐘可上高速。連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廠通橋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遷大線、蔣譚路北延等跨區域路網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外通內暢”的縣域道路交通格局不斷完善。
堅持綠色發展,全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園”。高標準造林綠化,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4.4%,城市建成區園林綠化率達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2平方米。萬畝銀杏林、千畝櫻花園、民族宮、星河森林公園、書畫院公園等高品質園林景觀工程遍布城鄉,綠廊綠道、游園小品星羅棋布,成為京東有名的“網紅打卡地”。同時,在全省率先完成“氣代煤”工程,城鄉清潔供熱率和燃氣普及率均已達到100%,獲批省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試點,與北京市通州區執行統一應急響應政策。截至目前,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43。建設污水集中處理PPP項目,排放標準達到京B標準,在所有村莊實施生活垃圾清掃保潔清運一體化項目。
對標通州標準,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該縣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不斷深化,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區大廠拓展區正式落地,“三區四基地”工程加快建設。北京五中分校大廠幸福學校、中未國際學校等北京優質教育資源相繼落戶大廠。大廠職教中心與北京環球度假區、北京工商大學等開展人才聯合培訓、定向培養等合作。大廠與北京市優質教育資源、人才資源的雙向流動不斷加速。縣人民醫院成為北京安貞醫院技術合作醫院,縣中醫醫院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中醫院共建緊密型醫聯體。通州區婦幼保健院大廠分院全力籌備。包括北京兒童醫院在內的30家京津醫療機構納入大廠直接報銷結算定點醫院,北京優質醫療資源正加速向大廠延伸。(通訊員劉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