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漫步在被譽為“河北省最美村路”的冀州區中湖大道上,點綴其間的徽式民房、白墻灰瓦,在衡水湖的映襯下詩意濃濃,構成了一幅秀美靚麗的早春畫卷……近年來,冀州區圍繞打造冀中南生態休閑文化旅游名城的城市建設目標,著力抓配套、強功能,“精雕細琢”提高城市宜居度,全面打造宜居宜業魅力新城。
弘揚“工匠精神”謀布局。該區積極配合衡水市國土空間規劃和詳細規劃編制,加快由城區概念向城區實質轉變,全面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其中,東部新區打造特色康養之城,以老鹽河生態水系為核心,積極布局教育科研、健康養老等產業,加快推進冀深智能康養示范區建設,打造服務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的現代化康養示范區;西部新區打造生態科技之城,大力引入生態旅游、高新技術等項目,打造現代化生態科技新城;老城區打造古風漢韻之城,圍繞衡水湖5A級景區創建,實施古城遺址公園、歷史文化街區等工程,打造“冀憶”主題名片;主城區打造生態宜居時尚之城,積極推進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休閑娛樂、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樓宇經濟等業態,賦能城市經濟。
下足“繡花功夫”提品位。該區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城市園林建設標準,大力實施環湖綠化和東西入市口綠化提升工程。截至目前,該區新建改造主次干道、小街巷23條,鋪設雨污分流管網128公里,在全市率先實現城區主干路網雨污分流全覆蓋;建成老鹽河公園、冀新公園、洛津溪公園等17座公園游園,改造提升10條街道綠化水平,園林式小區(單位)達54個,新增綠地面積107萬平方米,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均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城市宜居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做足“精準功夫”強管理。該區秉承“品質改變城市”理念,大力開展“雙違”整治、凈城洗城等專項行動,累計拆除違建102.8萬平方米,織密環衛網格,清理流動攤點,規范交通出行,全面推進城市文明的“共建共享”。同時,該區進一步加快“智慧平安社區”建設,推進居民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全覆蓋”,以49個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著力提升老舊小區管理水平,讓每個小區有人抓、有人管;進一步鞏固省級文明城區創建成果,持之以恒治理亂停亂放、亂貼亂畫等行為,完善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倡導文明出行,并以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為契機,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著力打造干凈整潔、規范有序的城市環境。(記者盧婉鳳 通訊員樊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