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智能制造。今年衡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加速集聚發展新動能,堅持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托“兩核五園”創新軸,打造科技、教育、產業、人才緊密融合的創新生態。
位于棗強縣的衡水創新港便是衡水市正在打造的南北創新軸帶“兩核五園”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衡水創新港先后榮獲“省級眾創空間”“雙創示范基地”“青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河北省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等多項榮譽。
智能超聲波水表、油氣管道智能焊接專用機器人、測雨雷達……在這里,創新驅動,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發力“智造”,轉型升級持續推進;集聚成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超聲波水表
水務系統的“千里眼”
隨著物聯網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智能水表除了能滿足單純的計量收費外,還能擴展到供水管網智能管理。
“我們自主研發的超聲波水表能根據數據實時掌握客戶用水情況,在實現水資源合理利用的同時,為水資源管理提供科技支撐和保障。”衡水申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王壘指著一期建設的4條一體化生產線說,企業從一開始就將科技創新擺在了首要位置,建起了高標準的鹽霧實驗室和高低溫實驗室,目前一期工程竣工投產,年產值可達1億元。
據介紹,超聲波水表相較于傳統機械表最大的區別就是其計量方式的不同,超聲波水表量程寬、誤差小,可以有效檢測到滴管漏管甚至爆管,并通過互聯網云平臺及時通知用戶修補,防止水資源浪費。同時,智能超聲波水表彌補了原有機械水表抄讀工作量大、易出錯、成本高、結算難的問題,實現全智能化數據上傳,減少人工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2020年10月,衡水申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首款民用智能超聲波水表完成試制和檢測工作,11月大口徑智能超聲波水表研發成功。“公司已簽署30萬套意向訂單,正在擴大廠房建設,生產基地建成后,月產能可達5萬只、產值約1200萬元,還可以帶動當地的零配件配套廠商,也將提供600余個就業崗位。”王壘說,伴隨智能超聲波水表及相應水務管理系統平臺的同步成功研發,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和應用前景。
焊接智能化
機器人也能“妙手生花”
滋滋滋……位于衡水創新港1號車間內的河北岳泓智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機器人智能焊接工作站內,多臺智能焊接機器人正在專注工作。伴隨著焊接聲和飛濺的火花,一條條形如魚鱗的焊縫瞬間呈現在眼前。
“我們自主研發的設備,配備數據采集功能,在復雜環境下可以進行多維度數據傳輸存儲,為未來數字化管理提供依據,是世界領先的智能化焊接設備的提供商。”河北岳泓智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愛國自豪地介紹起身旁的油氣管道智能焊接專用機器人。
基于首創的焊縫跟蹤技藝及智能化的運用,該機器人項目在2021年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中脫穎而出,該公司榮獲全國“優秀企業獎”。
管道全位置自動焊項目是該公司與山東大學、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共同研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管道野外焊接作業強度,有效提高焊接質量和焊接效率,降低對焊工的勞動強度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一次焊接合格率近100%。
設備智能化程度高,坡口焊道形狀自動跟蹤,實時調整焊接參數;遙控器操控,一鍵啟動,智能焊接……說起智能焊接機器人的優勢,王愛國如數家珍,總結起來就是——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
岳泓智機在業界首先開創了焊縫跟蹤與國產機器人高度匹配技術和多臺共同獨立操作的專家焊接工藝系統,可匹配國內外多品牌一線焊接電源。先后開發的單焊炬和雙焊炬全位置焊接設備,以及紅外線加溫設備、壓力容器一體化焊接設備等,可廣泛用于石油、石化、航空等領域,并被證明具有優異的操控性。
一體化閘門
賦能智慧水利
當響應遠程服務器下發控制指令后,可調節閘門開度,結合現場傳感器以及流量計量算法,實現定流量、定水位、定開度等控制模式……在生產車間內,中灌智水科技發展(衡水)有限公司經理李永清為記者演示了智能一體化閘門檢測系統。
“這個系統,可以在手機和電腦上實現閘門的遠程控制、流量監測。”李永清告訴記者,相比傳統的鋁合金閘門,新研發的一體化閘門是玻璃鋼材質的,具有重量輕、抗沖擊力強、耐腐蝕、防污抗蛀、耐熱性和抗凍性好、動力需求小、水密性好、耐磨性好、維護費用低等特點,適用于野外惡劣環境。
中灌智水科技發展(衡水)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水利設備設計、生產與安裝的高科技企業,自2020年6月落戶衡水創新港1號加速器后,在水利信息化領域持續發力,主要研發生產一體化閘門遠程控制系統和測雨雷達監測分析處理系統,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我們企業在全國10余家一體化閘門生產企業中,銷量可以排到全國第二。”面對廣闊的發展前景,李永清信心滿滿,當初落戶棗強,也正是看中了棗強縣特色玻璃鋼產業的發展優勢。2022年,該公司將大力推廣玻璃鋼一體化閘門,力爭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占領全國30%至40%的市場,爭取發展成為規上企業。
堅持科技創新核心地位、著重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棗強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輻射帶動雙重戰略機遇,加快衡水創新港建設,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打造四大行動,建成了一批研發中心、實驗中心、眾創空間,培養了一批“高精尖”領軍人才,全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衡水創新港正向著打造京津冀科技創新成果協同轉化基地的目標大步跨越。(記者 張千 盧婉鳳 張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