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注冊制實施后,一批被否企業卷土重來,10月22日即將上會的廣東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格林精密)即是其中一家。格林精密2018年初曾沖刺IPO,但因關聯交易、募投項目等問題而折戟。兩年多之后,公司再度迎來發審會,擬募資近6億元擴產能、加碼研發及補充流動資金。但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二度闖關的格林精密問題依然較多,投資者需注意風險。
業績波動明顯
格林精密主營業務為智能終端精密結構件、精密模具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目前已成為亞馬遜、谷歌、臉書、聯想(含摩托羅拉)、TCL等國內外全球智能終端知名品牌的合格供應商。但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格林精密近年來業績波動較大。由于公司2018年曾上會,彼時的招股書披露,2014-2016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13億元、7.51億元、11.95億元,對應各期凈利潤分別為 5085.28 萬元、5647.22 萬元、7451.54萬元。
而在最新的招股書中,公司又披露,2017年-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74億元、10.66億元、12.33億元,對應各期凈利潤6781.81萬元、7233.93萬元、11811.11萬元。顯然,格林精密無論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均波動明顯。
與此同時,公司毛利率變動也較為劇烈。2014-2019年,公司綜合毛利 率 分 別 為 18.69% 、21.98% 、20.81%、20.28%、21.66%和25.50%。
客戶過于集中
盡管業績波動明顯,但格林精密客戶過度集中的情形卻很穩固。
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公司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72.56%、82.08%和 84.11%。2017-2019 年、2020 年1-6月,公司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依然偏高,分別 為 84.81% 、70.71% 、68.75% 和69.19%。盡管最近兩年占比有所減少,但客戶集中度依然較高。
對此,公司解釋稱,主要系公司已成為亞馬遜、谷歌、臉書、聯想(含摩托羅拉)、TCL、華米、非比特等國內外全球智能終端知名品牌的合格供應商,系全球智能終端知名品牌市場占有率較高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的招股書中,為了闡釋開拓新客戶的決心,公司還詳細披露了每年新增客戶數的情況;但在最新的招股書中,此項數據已被刪去,徒留投資者猜測。
減產后又擴產
再次沖刺IPO,格林精密擬募投資金和項目有所變動,但不變的是公司擴產的決心。此次,公司擬使用募資37870.35萬元用于精密結構件智能制造技改與擴產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公司將新增新型智能家居精密結構件1422.39萬套/年、新型智能手機精密結構件產能712.67萬套/年、精密模具產能495套/年。
招股書披露的產能、產量及產能利用率顯示,精密結構件產能雖然未完全飽和,但的確在逐年增加,募投項目擴產精密結構件無可厚非,但蹊蹺的是,連年縮減產能的精密模具卻也擬大幅擴產。
招股書披露,2014-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精密模具的產能分別為496套、502套、502套、471套、459套、432套和230套,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34.35%、93.82%、140.04% 、 88.05% 、 116.68% 、102.99%和101.85%。
很明顯,自2017年開始,公司精密模具產能逐年縮減,精密模具的產能利用率也一直處于比較飽和狀態。但在縮減趨勢下,如何保證該募投項目建成后新增1倍余的產能的消化?
項目效益或夸大
金融投資報記者還發現,上述精密結構件智能制造技改與擴產項目效益涉嫌夸大。
在招股書中,格林精密不僅闡釋了該項目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給出了該項目的預計效益: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71600.67萬元,年新增凈利潤5483.89萬元,內部收益率(稅后)為16.79%。不過,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按到公司目前產品單價計算,該項目達不到預計效益。
招股書披露,2019年、2020年1-6月,公司精密結構件的銷售單價分別為20.24元/套、21.36元/套;同時根據披露的2019年、2020年1-6月精密模具銷售收入5928.49萬元、4088.89萬元和銷量407套、247套可算出2019年的單價為14.57萬元/套,2020年上半年的單價為16.55萬元/套。按2019年單價簡單計算可知,該項目精密結構件的收入為4.32億元,精密模具收入為7212.15萬元,合計將實現5.04億元的收入,與公司招股書中預計的7.16億元相去甚遠。
同樣,再按2020年上半年單價計算,該項目精密結構件的收入為4.56億元,精密模具收入為4088.89萬元,合計將實現5.38億元的收入,同樣離招股書中的預計效益很遠。
招股書中,精密結構件智能制造技改與擴產項目效益新增產能效益預計的計算依據是什么?業績波動趨勢是否與行業一致?金融投資報記者將這些問題整理并發至公司,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獲回復。(記者 蘇啟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