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土高端酒店集團的代表之一,開元酒店的品牌發展一直不錯,然而其資本運作道路卻可謂命運多舛。幾經周折上市后,如今,其又擬私有化。
日前,浙江開元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開元酒店”,1158.HK)宣布,鷗翎投資(Ocean Link)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紅杉中國)提出私有化要約,待落實后將從港交所退市。
根據公告披露,開元酒店每股H股要約價為18.15港元,涉及H股總數5517萬股,涉資約10.01億港元;每股內資股要約價為15.18元人民幣,涉及內資股約2595.94萬股,涉資約3.94億元人民幣。
其實開元酒店的上市之路頗不平坦。據筆者了解,作為風險投資,凱雷2007年的年底以約1億美元入股開元酒店,當時凱雷支付首批資金約3.4億元,開元系為此還做了重大戰略調整,并增加進軍景區板塊的投資計劃。
然而,此后的資本運作卻并不順利。有知情人士告訴筆者,凱雷當時入股是希望開元的酒店板塊可以獨立上市,彼時定位全高星級酒店的開元酒店集團凈利潤不算很高,于是為了提高市盈率、市值和股價等指標,開元系和凱雷打算將開元酒店集團的房地產業務和酒店業務一并捆綁上市,這樣就變成“開元旅業”整體上市。但隨著房地產政策多變而再次將計劃改為酒店板塊獨立赴港上市。數年前,原本開元酒店已通過上市聆訊,但鑒于當時港股市場不景氣,怕公司股價被低估,又選擇延后上市。
蟄伏多年,此后終于完成上市的開元酒店,卻在上市不到2年后突然擬私有化,這又是為何?
根據筆者多方了解和觀察,開元酒店此番私有化,看似出乎意料,但卻在情理之中。
首先,疫情給整個酒店行業帶來影響,開元酒店也不例外。在2020年,疫情最為嚴重時,開元系關閉了大量的酒店,即便還有部分開業酒店,整體入住率也非常低。這給開元酒店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根據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開元酒店實現收入5.44億元,同比減少39.9%;凈虧損逾9065萬元。
雖然之后隨著旅游市場的逐步復蘇,開元酒店也恢復了營業,但畢竟2020年疫情帶來的影響巨大,因此開元酒店整體的業務壓力很大,私有化或許可以減輕負擔。
其次,開元酒店一直是主打高端酒店產品的,所以其整體的投入不菲。盡管開元酒店有不少項目是輕資產的委托管理模式,但其定位意味著總體的開支不會低。加上各類成本的上漲,其資金吃緊。開元酒店2020年半年報顯示,開元酒店不僅在股價上持續低迷,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已經高達10.58億元,而開元酒店流動資產僅為8.88億元,不足以支付短期負債。
資金和業績雙重壓力之下,開元酒店的股價上漲空間又比較有限,再加上此前疫情的影響,如今溢價24%進行私有化,對于開元酒店而言,起碼在財務上是劃算的。
再來看提出私有化要約的鷗翎投資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紅杉中國),資本背后的“大佬”頗耐人尋味。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12月,鷗翎投資就在開元酒店上市前夕進行過戰略投資。鷗翎投資平日里頗為低調,然而其大股東鄭南雁卻是叱咤風云的本土酒店業“大佬”。
鄭南雁是攜程系出身,隨后自創了7天連鎖酒店,并進一步將7天擴大到鉑濤酒店集團,從一個經濟型連鎖酒店品牌一路發展到坐擁數十個酒店品牌的集團,甚至涉足高端酒店產品。但是品牌多了并不好管理,數十個創新品牌同步孵化,并非每一個品牌都能獲得成功。此前,鄭南雁逐步淡出公眾視野,而鉑濤酒店集團也被錦江系收編。
正當大家以為鄭南雁已在酒店業悄無聲息時,其作為大股東的鷗翎投資卻突然現身在開元酒店背后,比較有意思的是,鷗翎投資與攜程的關系也頗為微妙。
此番對于開元酒店的私有化也被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是鄭南雁在出售鉑濤酒店集團后,通過資本運作卷土重來之舉,尤其是開元酒店麾下以高端產品為主,這或許也可以一圓鄭南雁的高端酒店夢。(樂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