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郭鵬先生捐贈文物儀式”在河北博物院舉行。這次,郭鵬先生再度無償捐贈的是一度流失海外的北魏大臣祖瑩夫人鄭氏墓志以及北齊長樂郡長公主高寶德墓志等文物。據悉,這些文物對北朝歷史文獻提供了很好的佐證和補充,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捐贈文物只因家鄉情結
今年43歲的郭鵬生于石家莊,在保定淶水長大,原任教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現為古代藝術品鑒賞家、收藏家,自媒體節目《觀鑒時刻》制片人、主持人,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拍寶》專家評委,還是北京一家文化科技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早在2015年,郭鵬就曾向省博無償捐贈一尊唐代白石佛首,使其與該院珍藏的佛身合璧,如今修復完整的佛造像正在省博曲陽石雕展廳展出。
“這次捐回的兩方墓志,是我們在海外準備買回的一批北朝墓志的頭兩塊。我們計劃一年內爭取把這批墓志全部捐回河北。”郭鵬說,這批墓志曾流落日本,他和他的團隊已經跟蹤這批文物兩年多。
據悉,墓志是指放在墓里的刻有逝者生平的石刻,用于贊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墓志不僅具有書法藝術價值,更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在郭鵬看來,這些墓志的價值無可取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和考證價值。我個人認為,河北是北朝墓志文化的核心文化區。北朝歷史極具傳奇色彩,但因為當時朝代更迭動蕩紛雜,歷史資料多有遺失,墓志則是最權威的史料,可解歷史謎團、填補史料空白。”
郭鵬說,他之所以將文物捐回河北,還是與家鄉情結有關。“這兩方墓志的主人跟河北淵源很深,應該就是河北出土,我碰到了肯定要收。更重要的是,這些墓志只有在原地才能發揮更大作用,很多內容可以互相佐證。比如,北齊長樂郡長公主高寶德的父親就是北齊皇帝高洋,省博北朝壁畫展廳就有高洋墓壁畫。”接下來,他會陸續將這批曾流失海外的北朝墓志捐回河北,“其中還有北魏大臣祖瑩的墓志。”
兩方墓志主人挺有來頭
在捐贈現場,記者看到了兩方墓志,均由墓志蓋與墓志身組成,墓志蓋有文字注明主人身份,墓志身則刻有主人生平等。其中,祖瑩夫人鄭氏墓志質地為青石,墓志身為邊長64厘米的正方形石塊;北齊長樂郡長公主高寶德墓志則是白石質地,墓志身邊長為77厘米。據研究,南北朝后期墓志已有固定形制,一般由志蓋和志石兩部分組成。志石平面呈正方形,志蓋多呈頂形。
郭鵬此次捐贈的兩方墓志的主人都挺有來頭。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三字經》中有一句“瑩八歲,能詠詩”,其中的“瑩”就是北魏大臣、著名文學家祖瑩。祖瑩為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人氏,祖瑩夫人“安德縣君鄭氏墓志”不僅佐證了祖瑩其人其事,更進一步填補了祖瑩及其家庭成員的史料。北齊長樂郡長公主高寶德的父親就是北齊皇帝高洋,高洋的祖籍在渤海條縣(今河北景縣),其建都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縣)。歷史上有關高寶德的記載極少,高寶德墓志則詳細記載了其出身、丈夫等資料。
省博將適時推出展覽
據悉,在填補史料空白的同時,這兩方墓志的書法價值也極高。
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透露,此前省博組織故宮等省內外專家對墓志進行了鑒定。專家們在確認文物為真的同時,也對墓志上的書法給予肯定:“祖瑩夫人的墓志非常完整,從書法造詣、風格、謀篇布局上看,是非常好的藝術品”,長樂郡長公主的墓志書法則“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兩方墓志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的演變具有參照意義。
羅向軍表示,郭鵬先生今后還會陸續捐贈一批北朝墓志,省博將在適當時機對這批文物進行系統展示。“不過,由于墓志內容需要專家研究和考證,需要一定的研究時間,所以預計在2019年前后才能推出相關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