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書法家能夠賦予每個漢字生命內涵、精神內涵、文化內涵,那可以說是達到書法的最高境界了。而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對書法藝術最高境界的追求者,他就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產業發展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書法家陳茂才。
陳茂才先生作品曾獲文化部第八屆群星獎,曾題寫“河北會堂”“河北省科技館”“裴艷玲大戲院”等牌匾百余處。他熱心社會公益和書法教育事業,多次組織并參與書畫義拍義賣活動,被多所中小學聘為名譽校長,被河北省文聯授予“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獲石家莊市“十大文藝家”稱號。
多年來,陳茂才先生的書法作品參與大型書法展覽上百次,作品被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界人士收藏。此外,陳茂才還出版了《當代河北書法家陳茂才精品集》《陳茂才書法作品集》《鵝池點墨》等多部書法藝術著作,廣受業界好評。
作為書法家,陳茂才對漢字有著特殊的感情。他說,每一個漢字都彰顯著中國人的智慧和精神風貌,“寫漂漂亮亮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這不僅是一個書法家的夢想,也是一個美麗的中國夢”。
陳先生的書法以行書為主,尤以榜書自得。其書法作品質樸渾厚,大氣磅礴,動似驚濤,靜若止水;筆法精熟,又率真俊逸,細膩與粗獷相得益彰;線條蒼古豪放,遒勁雋永,骨肉豐滿,師古而不泥古,通俗而又不失雅度,初見悅目,細品悅心。
談標準:行業認可 百姓喜歡
人有美丑、物有優劣,字有高下。陳茂才先生認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既需要行業的認可,也得讓老百姓喜歡。
“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的要求。陳茂才先生情系人民,將書寫的“壽”字,制作成金匾,免費贈送給有故事、對國家和人民有貢獻的百歲老人。這讓人真正感受到了他那“胸中有大義、筆下有乾坤。”的文人情懷。
作為一名書法家,業內專家會用書法水平標準來考核作品,而作為書法家本人卻不應該孤芳自賞,而是要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創造出讓老百姓“悅目悅心”的好作品。在陳茂才先生看來,好的書法作品,能讓人看著舒服,引起心靈的共鳴,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今天看著好,明年看仍然好;當代人看著好,后代人也看著好,而且越看越好看。
談創作:無繼承 不創作
優秀書法作品的創作一定是基于傳統文化之上的,否則作品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民族精神,也得不到歷史的認可。在陳茂才先生的書法作品中,能看到他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敬畏。
陳茂才崇尚書法經典,尤其是以“二王”帖系為代表并世代傳承發展的行草書風,如蘭亭序、圣教序等傳世名帖。他常常講,書法創作者應該求本溯源,“探文墨之妙有,索萬物之元精”,書法作品的創作一定是建立在繼承老祖宗的不朽之作基礎上的創作,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學習、研究、揣摩和感悟,不斷用優秀傳統文化來涵養自己,有了堅實的基礎,才能談上創新和發展。
談態度:追求真善美 常懷敬畏之心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書畫藝術市場作品良莠不齊,一些所謂的藝術家,紛紛表現出一種“狂躁癥”——靜不下心來認真創作,急功近利,粗制濫造。
陳茂才先生一直把“踏踏實實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當做人生信條。他表示,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必須打好寫作基礎,端正好書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同時,要常懷敬畏之心,多讀優秀的傳統文學作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水平,創造出被社會大眾認可的好作品。
談作品:得意之作仍在路上
書法家旭宇先生曾評價陳茂才的創作狀態是“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但陳茂才則認為自己距離這種自由不羈的狀態還差得遠,所以他常常提醒自己,在書法創作中不能一味地肯定自己,要遵循“否定之否定”規律,敢于不斷否定自我,不斷學習,否則就意味著固步自封,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正是這樣的創作態度,才使得陳茂才的書法藝術日進日新。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年奔古稀的他對書法藝術的學習與追求從未停止。他從不講自己的書法成績,“我的得意之作永遠在路上,也許是下一部作品,也許寫到最后也沒有滿意的,但有這種追求是應該的。”
談公益:是責任 更是光榮
“作為藝術家,我們必須要承擔起一份社會責任!”對于陳茂才先生而言,真正的藝術家,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完成自己的藝術作品,更應該有社會擔當。
抗洪搶險期間,他把自己的作品送給了最可愛的戰士們。非典肆虐時,他又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一線的醫務人員手中。家鄉黃驊漁村的村民因為吃水困難,他便盡其所能四處籌集資金為父老鄉親引去了甘甜的自來水。2015年全國助殘日即將到來之際,他聯合200余位書畫家義賣義拍,籌得160萬元善款,全部捐給河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用于資助貧困聽障兒童恢復聽力……
希望工程、文化下鄉、再就業工程、慈善總會等部門每次舉辦社會公益活動,陳茂才總是積極參加。
近年來,陳茂才還多次組織書法進校園、進社區、進部隊、文化下鄉等活動;建立書畫教育基地、書畫創作基地、書畫教研培訓基地等教研基地,公益規模不斷擴大。
“藝術家的藝術生命源于愛,否則就不可能創作出好的作品。”陳茂才表示,這是責任和擔當,更是一種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