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孔府面點師現場制作花糕。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在山東曲阜孔府門前,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子書畫院名譽院長孔祥勝正在現場書寫孔府的專屬春聯。
2月8日,“孔府過大年”活動在山東曲阜舉行。圖為游客懸掛祈福牌。
2月8日正值農歷臘月二十三,一場特殊的“孔府過大年”活動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舉行,傳承了幾千年的蒸花糕、貼春聯、拓年畫、貼“門神”、祭祀展演等傳統年俗,展陳著“天下第一家”的專屬“年味”。
圖為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子書畫院名譽院長孔祥勝正在現場書寫孔府的“專屬”春聯。
“春節前夕是孔府書房、司房文職人員最忙活的時候,他們要負責書寫孔府所有要張貼的春聯。”據孔祥勝介紹,孔府春聯要求嚴格,除了對偶得當,還講究紙墨精良,字體工整,春聯的長、寬及張貼位置都有著嚴格規定。
孔府“門神”木刻印版均勻涂墨,然后將宣紙緊覆其上,經過細致打拓后,一張張“門神”的底版便“閃亮登場”。孔子博物館專職畫師、孔子書畫院副院長邱清峰當天現場制作孔府“門神”。經過上色等工藝后,做工精細、代表不同寓意的“門神”便張貼在孔府的大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