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沈從文逝世30年 手札舊影中那些難以忘懷的往事

    2018-05-10 13:03:35 來源: 北青網娛樂

    2018年是一代文學大家沈從文逝世三十周年,“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特刊發李輝先生所撰的文章,透過手札書信和往事回憶他與這位沈從文的來往,以及沈從文和蕭乾之間幾十年的交集。

    沈從文先生1988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三十年前的那些日子,那些難以忘懷的往事,常在心中。

    少年沈從文

    少年沈從文

    難以忘懷的,當然是蕭乾先生對我的鞭策與激勵??梢哉f,我能夠在1990年完成《恩怨滄桑——沈從文與丁玲》一書,最應感謝的無疑是蕭乾先生。

    蕭乾(本名蕭炳乾)1929年從汕頭回到北平,進入燕京大學學習。他沒有中學文憑,不能直接上大學,只能選擇燕京大學國文專修班,為他們授課的便是楊振聲先生。

    楊振聲在“五四運動”可是一員猛將。在北京大學念書時,他和許德珩等人一起參加火燒趙家樓的行動。“五四新文學”起步之初,楊振聲發表的《玉君》即為當年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一次課堂上,楊振聲關于沈從文的一番介紹,令蕭乾印象深刻:

    這些年,文壇上出現了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他生長在中國南部的一個偏僻的山區,從小沒愛過什么正規教育。他當過兵,當過流浪漢,一個人在世上闖蕩。盡管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可他的小說卻富有修養,使整個文壇耳目一新。

    他的風格,與所有固有的規范相反,完全是一種新的表達形式。評論家們給他很高的評價。說他給中國語文帶來新的活力和自由。他的作品,彌漫著幽默,又具有深思的特牲。他的語言風格很有些古怪。不管主題本身是否有趣,他都能以令人驚奇的、有力的想象來形成。他就是——

    楊振聲拿起一截粉筆,轉過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大字:沈從文。

    1923年到北平開始闖蕩文壇的沈從文。

    1923年到北平開始闖蕩文壇的沈從文。

    1929年沈從文兄妹四人與母親在上海合影。

    1929年沈從文兄妹四人與母親在上海合影。

    大約不到一年,1930年,楊振聲告訴蕭乾:“沈從文到北平了,住在我家,你來見見吧。”這是蕭乾與沈從文的第一次見面。沈從文生于1902年,蕭乾生于1910年,年齡相差8歲。

    見面時,蕭乾已經走進輔仁大學英文系讀書。此時,他與一位美國青年安瀾合作,參與創辦英文版《中國簡報》。他計劃用英文《中國簡報》上連續介紹中國作家,如魯迅、郭沫若、茅盾、聞一多、郁達夫等,并從中翻譯部分作品。見到沈從文,他決定寫一篇關于沈從文的英文文章,標題為:A Great Satirist—Humanist of China Today (今日中國一個杰出的人道主義諷刺作家)。

    從此,蕭乾與沈從文關系一直頗為密切。

    1933年8月,蕭乾收到一封沈從文寫于8月9日的來信:

    1933年8月8日沈從文致蕭乾信。

    1933年8月8日沈從文致蕭乾信。

    秉乾弟:

    見某日報上,載有燕大編級生一個你的名字,猜想你到了北平。我已從青島跑來北平,目前住西城西斜街55號甲楊先生家里,想出城來找你,可一時不能出城。你若有事進了城,愛依然騎你那自行車到處跑,高興跑到我住處來玩玩,我大多數總在家中。晚上不便回校可住在我住處。

    很念你。

    從文

    八月九日

    收到來信,蕭乾騎車從燕京大學趕到城內,與沈從文見面。不久,沈從文與張兆和結婚,住在城內,那里也就成了蕭乾經常去的地方。此時的沈從文,負責編輯《大公報》“文藝副刊”,一個多月之后蕭乾完成第一篇短篇小說《蠶》寄給沈從文,沈從文當即回信如下:

    1933年10月22日沈從文致蕭乾信。

    1933年10月22日沈從文致蕭乾信。

    乾弟:

    文章收到。短創作留“文藝”上發表,譯文留代為解決,放心,放心。匆復即請。

    小兄文候

    高小姐均此

    兆和附筆

    十月十三日

    1934年編輯天津《大公報》副刊的沈從文與夫人張兆和。

    1934年編輯天津《大公報》副刊的沈從文與夫人張兆和。

    1935年蕭乾從燕京大學畢業,沈從文推薦蕭乾接替自己編輯大公報副刊。

    1935年蕭乾從燕京大學畢業,沈從文推薦蕭乾接替自己編輯大公報副刊。

    沈從文、蕭乾在大公報副刊寫給讀者的短文,結集出版《廢郵存底》由巴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沈從文、蕭乾在大公報副刊寫給讀者的短文,結集出版《廢郵存底》由巴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8年儲安平主編的“觀察叢書”出版蕭乾的《紅毛長談》(筆名:塔塔木林),附錄三為沈從文所寫《懷塔塔木林》(筆名:巴魯爵士)。

      1948年儲安平主編的“觀察叢書”出版蕭乾的《紅毛長談》(筆名:塔塔木林),附錄三為沈從文所寫《懷塔塔木林》(筆名:巴魯爵士)。

    兩年之后,蕭乾1935年畢業于燕京大學新聞系,沈從文推薦蕭乾替代自己前往天津《大公報》編輯副刊。師生情誼之深,由此可見。

    歲月悠長,多年之間沈從文與蕭乾的友誼未曾改變。1948年,郭沫若在香港發表的一篇《斥反動文藝》,將沈從文、朱光潛、蕭乾三人捆綁一起予以猛烈抨擊,師生兩人共同成為眾矢之的

    隨后的政治運動來來往往,起伏不定,兩人的友誼終于不再如從前那樣溫馨和諧。“五七干校”期間,沈從文曾致信蕭乾,“文革”結束前后,兩人因各種原因而一度不再見面,留下諸多遺憾。

    《浪跡天涯——蕭乾傳》1987年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

    《浪跡天涯——蕭乾傳》1987年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

    我在80年代中期開始撰寫蕭乾傳記,蕭乾對沈從文一直懷著感恩之心敘述恩師的過往。1987年《浪跡天涯——蕭乾傳》出版,我寄給沈先生一本請教。

    1988年4月下旬,我去看望沈先生夫婦,在與他們談到蕭乾時,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勸說他和蕭乾和好。

    來北京的這幾年,我與沈先生和蕭乾先生都有較多來往,很為這兩位曾經有過三十多年深厚友誼的朋友,晚年時關系破裂而遺憾。

    1981年2月沈從文在美國斯坦佛大學講學。

    1981年2月沈從文在美國斯坦佛大學講學。

    1982年沈從文最后一次回鳳凰,在母校聽課。

    1982年沈從文最后一次回鳳凰,在母校聽課。

    我終于提出這個問題。我對沈先生說:“你們年紀都這么大了,何必還斤斤計較一些往事,何必都要任性呢?過去關系那么好,現在連見都不見,多么遺憾!”

    下面是當時回到家里后寫下的筆記:

    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沈家

    (好久沒有去看他,他已搬進新居了。沒戴假牙的他,看上去瘦多了,也老多了。過去圓圓的臉,如今消瘦,更蒼老。右手萎縮,無力,擱在椅靠背上,左手極少動彈,擱在腿上。他坐在一張藤椅上。說話含混不清,一是因為半身不遂,二是因為沒戴假牙。)

    沈:你的《蕭乾傳》我看了,寫得不錯,是那個氣氛。你說我和巴金吵架,什么時候我吵過?

    李:你告訴我的。巴金在文章中也寫到過。你們觀點不同,老愛吵,吵完了又沒事了。

    張:是的。

    沈:是爭吵,不是吵架。我們倆是不同。他有激情,我講究平和;他的記性好,文章被刪掉后,能原封不動地補上去。我就不行。寫過了就忘了。

    沈:蕭乾的記性有那么好,什么事都記得?

    李:有的是他講的,有的是我查的資料,問問老人,包括你。你的書。譬如你們的沙龍。

    沈:我們不叫沙龍。我們每星期六聚一次。在金岳霖家,東總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的后院。

    李:也在朱光潛家。

    沈:對,在慈慧寺。

    (奇怪,說起這些,沈從文的記憶力挺好。有時,說著說著,他抿嘴想笑,又沒笑出來,憋了好久,才呵呵地笑了,其神情和四年前聽到說儺戲時的笑一樣,眼淚也快流下了。)

    李:你和蕭乾什么時候鬧起矛盾的?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后?

    沈:前幾年。

    李:是為什么?

    沈:(不語。)

    張:他們的事情我也弄不清楚。

    李:他也夠慘的,打成了右派。

    沈:他也是右派?

    張:怎么不是?你忘記了,當年讓你去批判會,還有冰心也去了。冰心發言就說他老離婚,她不同意。

    李:你們老也老了,和好不行嗎?要是他來見你,你趕不趕他走?

    沈:(沉吟一會兒)來看我,我趕他干什么?

    終于,沈先生同意蕭乾來看他。

    我當即與他商定,也是等我回北京后,陪蕭乾先生來看他?,F在回想起來,當時他那種表情和語調,真是可愛極了。

    1990年看望蕭乾先生。

    1990年看望蕭乾先生。

    回到家里,我馬上打電話告訴蕭乾。他并沒有責怪我的多管閑事,而是爽快地答應我的建議。我想到應該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們共同的好朋友巴金先生,我知道他曾關心過他們的關系,也為他們鬧矛盾而遺憾。出差之前,我給巴老寫信。

    然而,萬萬沒有想,就在我5月10日從貴陽乘坐飛機返回北京的那一天,沈先生逝世離開我們遠去了。

    蕭乾先生也為未能在沈先生去世之前見上一面而懊喪。他頗為遺憾地將自己心情寫信告訴巴金。

    晚年沈從文。

    晚年沈從文。

    巴老回信時說:“得到三姐電報知道從文逝世很難過,他的死使我想起好多事情,可以說我的生活的一部分也給埋葬了。你在信中提起李輝幫忙消除你和從文間的誤會,李輝也來信講到這件事情。詳情我不清楚,但總是好事,不知你到從文家去過沒有。要是來不及了,那多遺憾!但即使是這樣,也不要緊,從文已經知道,而且表了態,這說明你們已經和解了。”

    晚年張兆和,李輝 攝。

    晚年張兆和,李輝 攝。

    張兆和先生在給我的信中,也對他們實際上已經和好而感到安慰。她說:“你在從文逝世之前,確實如巴金所說,做了件好事,可惜從文去得太快,計劃未能實現。不管怎樣,這個結總算解開了。這個來自湘西的山里人倔得很,但一向寬厚待人,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我相信,他諒解并且原諒一切,他是帶著微笑離開這個世界的。”

    沈從文1988年5月10日去世,悲痛不已的蕭乾就在5月12日完成《沒齒難忘——悼沈從文老師》,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這該是最早完成的緬懷文章。

    該文5月15日在臺灣《中國時報》副刊發表,遠比大陸報紙的反應快得多。在我看來,雖然他最后未能見到沈從文,但是,他在第一時間為關心他、幫助他的恩師獻上自己的心香一瓣。

    一個星期后,蕭乾來信,將這篇文章復印件寄給我:

    李輝:

    我正在接待美回來探親之子。

    ……

    為沈先生逝世趕了一小文,寄上一閱。

    我找到幾件有趣而難得的念物(如雪妮于1941年給我往劍橋的明信片)。你來時擬奉贈。

    祝好

    蕭乾

    1988年5月22日

    蕭乾的文章寫得感人至深。全文如下:

    聽到從文先生的噩耗,我萬分悲痛。這不僅是中國文學界的損失,早在五十年代初期,他就被迫結束創作生涯。然而無論在織錦、陶瓷還是古代服裝的研究方面,他都做出了輝煌的成績。他做什么都出色,首先是由于他具有一種可貴的獻身精神,一顆忠誠的心。

    他是我的恩師之一,是最早(1930年)把我引上文藝道路的人。我最初的幾篇習作上,都有他修改的筆跡,我進《大公報》,是他和楊振聲老師介紹的。在我失業八個月的時間(1937-1938年),他同楊老師收容了我,這些都是我沒齒難忘的。

    像大多數知識分子那樣,他也受過不少委屈。然而不論遇到任何挫折,他對工作,對民族文化事業,還是那樣滿腔熱忱。他從湖北山溝里的五七干校給我寫過暢談新詩道路的長信,他在東堂子胡同的斗室里照樣埋頭撰寫那部轟動海內外的中國服裝史。他一生不尚高談闊論,總是腳踏實地的工作著。

    近年來 海峽兩岸都在重印他的作品。他的去世必然也震動了兩岸。在生命的最后幾年他受到禮遇和各方面的照顧,作品也開始被重視了,有的還改編成電影。這些想必是使他感到欣慰的。

    希望正直的批評家和學者對從文先生一生豐富的著作進行縝密的研究,做出公道的評價。

    關鍵詞: 沈從文 手札 難以忘懷

    亚洲桃色AV无码|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春暖花开亚洲性无区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爱情岛亚洲论坛在线观看 |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亚洲老熟女视频|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