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戲
讓梆子聲腔走出劇院走進民眾
——關注2018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系列群眾參與性活動
一場場各具特色的廣場演出輪番上演,一曲曲古老的戲曲聲腔傳遍校園,一場場集思廣益的研討會為梆子聲腔發展把脈支招……今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期間,除精彩的劇院演出外,廣場演出、戲曲進校園、專家研討會、戲曲知識藝術展等一系列延伸性活動,吸引廣大群眾熱情參與,劇院內好戲連臺,劇院外活動豐富多彩,實現了臺上臺下、劇場內外、專業演出與群眾參與的交融互動,大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弘揚了傳統戲曲文化,充分展現了梆子聲腔藝術強大的生命力。
到廣場:豐富群眾生活,激活戲曲藝術民間生命力
“好!”“再來一段!”10月6日上午,河北博物院廣場“戲迷大舞臺”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石家莊市絲弦劇團帶來的優秀經典劇目《空印盒》在此精彩上演。河北博物院演出場地的工作人員稱,自從本次展演“戲迷大舞臺”開唱以來,每天都有近千名觀眾來看戲。
同樣大批群眾追戲的場景也在西清公園的“戲曲大觀園”舞臺前上演,清脆的念白、優美的唱腔、精美的服裝、漂亮的臉譜深深吸引了從尼泊爾來石家莊學習醫療技術的皮特:“沒想到能在廣場與戲曲不期而遇,中國戲曲好聽、好看,我愛戲曲。”
觀眾的熱情和執著感染了參加演出的演員和業余票友。省河北梆子劇院青年演員范麗麗感動地說:“在廣場演出更能體會到觀眾對戲曲的熱愛,對戲曲的渴望。讓更多觀眾欣賞戲曲、熱愛戲曲,才能不斷激活戲曲藝術在民間的生命力。”
進校園:傳承戲曲藝術,培植文化沃土
“翻手腕,向兩側推開,抬腳,邁門檻……”9月30日,2018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戲曲進校園”活動首場演出走進石家莊市東馬路小學,1500余名師生不僅欣賞到經典戲曲唱段,還跟著戲曲藝術家學習戲曲中的動作、念白以及化妝、服裝、道具知識。
“今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把戲曲送進校園,在校園里厚植戲曲文化的沃土,既可以讓學生們在身臨其境中增強民族情感認同和審美共鳴,還可以通過以戲育人,在傳統戲曲劇目的耳濡目染中讀懂是與非、善與惡、忠與奸的故事,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中華民族美德善行的種子。”東馬路小學校長劉惠萍贊嘆道。
“今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期間,在省會十所戲曲文化基礎較好的中小學組織開展傳統優秀戲曲劇目演出。邀請專家、知名演員走進學校開展戲曲知識講座,講授戲曲各門類基礎知識,同時還安排名家名段欣賞、演員現場教學、師生學習成果展示等內容。”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郭純陽介紹,這些活動有利于全面普及傳統戲曲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校的傳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文化素養。
辦研討:集思廣益構建理論體系,探索戲曲發展新方向
新時期梆子聲腔劇種的發展路徑有哪些?如何加強現實題材梆子聲腔戲曲創作?梆子聲腔藝術如何更好地傳承、創新?本次展演期間專家觀摩、專題研討活動一場接著一場,來自戲曲界的理論專家、劇團負責人、演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對梆子聲腔藝術的傳承、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研究。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臺上與臺下同進步,聽了兄弟院團介紹的先進經驗、創新理念,專家新穎的觀點和給出的可行性建議,我感到受益匪淺,使我對晉劇在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太原市實驗晉劇院實驗一團團長白海濱不但做了筆記,還全程錄音,回去后要讓全團演職人員都聽聽,認真學習研究。
此外,本次展演期間,河北博物院《金聲天韻——河北梆子藝術展》集中展示了河北梆子的歷史文化、藝術特點、表演形式和輝煌成就,吸引了眾多市民觀看。此外,六集大型紀錄片《中國梆子》也在展演期間集中播放,吸引了眾多年輕觀眾“追片”。(記者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