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檔消費到大眾消費 從觀光游到度假游
旅游成為尋常百姓一種休閑方式
來自河北省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全省旅游業發展規模和質量實現雙提升。2017年全省接待游客5.7億人次,是1986年的73.4倍,年均增長14.9%;旅游業總收入由1986年的0.62億元增長到6090億元,年均增長34.5%。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全省消費市場起到了極大帶動作用。旅游正在成為尋常百姓的一種休閑方式。
過去出門旅游是一種奢望,現在成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習慣
省會(石家莊市)市民魏慶祥是朋友圈內公認的旅游達人,今年60多歲的他,已走遍了全國各省份,同時還到過南非、歐洲、北美、南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回憶起第一次旅游經歷,魏慶祥至今印象深刻,“上世紀80年代,單位組織去平山旅游,自己聽說后非常高興,到了景區更是興奮。”那個年代,旅游著實是件新鮮事。
“改革開放之初,很多人認為旅游只是極少數人特別是外國人的一種高檔消費行為,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眾信旅游集團石家莊子公司總經理張喜來說,那時的國內旅游,以小規模差旅和公務活動為主。到了上世紀90年代,報旅行社的散客開始增多,但仍以單位組織的旅游為主。直至2000年以后,旅行社接待的散客呈爆發式增長,以家庭為單位的旅游成為主流。
省會市民趙軍峰一家非常喜歡旅游,每年暑假全家都要進行一次長途旅游。平時的周末,如果沒有其他安排,他就開車帶全家到省會周邊的景區逛逛。“旅游不僅能開闊眼界,還能放松身心。”趙軍峰說。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居民收入顯著提高,消費層次也由低到高。旅游也從一種奢望逐漸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去,開闊視野。”省委黨校管理部主任穆瑞麗教授指出,同時,我省的交通也發生了巨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高鐵不斷延伸,機場航線和航班日益增多,這些都為城鄉居民出游提供了便利。特別是隨著我國黃金周以及帶薪休假制度的實行,百姓不僅有錢還有閑,旅游更是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旅游走入大眾生活以后,我省居民的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張喜來介紹,以眾信旅游石家莊市場為例,原來大家旅游目的地以國內游為主,除了本省景區外,還到云南、桂林、廈門等地去旅游。從今年開始,旅行社接待的出境游客戶增多,占比超過七成,以泰國、新西蘭、馬來西亞等國為主。旅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隨著家庭轎車的普及,更多人選擇了自駕游。
從觀光游到度假游,旅游品質不斷提升
“原來出去旅游是坐綠皮火車,到了景區主要是看景點、拍照。現在出游則是坐高鐵、飛機,到了景區一般要停留幾天,全家人慢慢地享受旅行的快樂時光。”魏慶祥說,那時候的景點設施大多比較簡陋,吃住等都不方便,現在景區的各種基礎設施都很完善。
改革開放初期,受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不發達、旅游項目少等制約,百姓的旅游體驗受限。“七五”時期,國家把發展旅游業作為重點支持的產業,旅游業正式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呈現高速發展勢頭。近年來,我省旅游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大為改善,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等旅游新業態不斷涌現,旅游產品供給質量不斷提高,我省居民的旅游習慣也正由觀光游發展為度假游。特別是一到周末或假期,到周邊景區旅游已成為不少市民的休閑方式。
“這和七八年前比,野三坡景區‘高大上’了許多。特別是建設了智慧景區運營中心后,手拿一部手機就可以玩遍野三坡,整個景區都充滿了現代化氣息。”今年10月去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游玩的保定市民張臧云說,七八年前她曾和朋友一起去過野三坡,同上次去比,拒馬河國際水岸風景線增加了不少旅游體驗項目:百里峽七彩小鎮、城市微耕體驗園、月亮灣康養小鎮……“原來是一天往返,現在則是住上三五天,享受不同的體驗。”張臧云說。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省具備接待能力的旅游場所達1400余家,其中國家5A級旅游景區9家、4A級旅游景區114家。此外,我省還建成太行水鎮、響堂水鎮等100多個新景區,培育打造紅色教育、文化創意、康養度假、生態示范等近400個新業態項目,建設京西百渡、山海康養、正定古城、太行紅河谷等20多個全域旅游型片區。2017年新建提升游客服務中心、游客集散中心83個,房車露營地11個,旅游大數據中心或旅游應急指揮平臺27個。2015年至2017年,全省建成旅游廁所9000余座。
旅游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服務質量的提升,為百姓休閑度假帶來了更豐富和優質的體驗。(記者方素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