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臨近春節,河北省邯鄲市黃粱夢鎮東官莊村村民王道合就會在家中的院子里支起好幾排長桌子,鋪上紅紙,為父老鄉親們免費寫春聯。這個傳統,王道合已經堅持了32年。
“從小時候記事,每年年底我爺爺、父親、叔叔都會給村民們寫春聯。”王道合說,七八歲的時候,他就在爺爺手下幫忙,研墨、鋪紙、打下手,“一直寫到現在,每年都寫,這是繼承家里的一種傳統,一直堅持了下來。”
王道合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十分淳樸。醉心書法藝術的王道合不放過任何時間練習書法,這種“不務正業”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不被村民理解,甚至遭到了妻子的強烈抵觸。
他們的女兒出生后,生活越來越緊張,王道合不得不放棄寫字出去打工,可不管他打工多么辛苦,只要有閑暇時間他就拿起筆練字。
“寫字確實是他的愛好,這么多年了任何困難也沒有阻撓他寫字,看他一直堅持我也挺佩服他的,作為妻子,我也理解他,盡可能去支持他。”王道合妻子說。
王道合除了種地還跑起了運輸,經濟情況也大為改觀。同時,通過不懈的藝術追求,王道合也有了名氣,成為了邯鄲市叢臺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慕名求字的人越來越多了。
可以不管如何,為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免費寫春聯的傳統他一直沒丟。鄉親們從最早的自帶紙墨到現在王道合免費提供紙墨,一副春聯帶來的始終是一份濃厚的鄉情。
2月1日,中國農歷臘月二十七的一早,王道合家中就擠滿了村民。王道合與他的三個叔叔、一個堂弟、一個侄女等家人一同上陣。
一副副剛寫好的帶著年味的春聯和“福”字鋪滿了整個大院,拿到春聯的村民喜上眉梢,欣喜而歸。
“王道合每年都會給我們村民們寫春聯,手寫的春聯比市場上買來的更有年味!”65歲的王希明拿著兩副春聯高興地說。
王道合寫的春聯,內容喜慶,通俗易懂,還與每戶人家的境況相貼近。例如他寫的“春風得意題金榜,學業有成報國家”是預祝村民楊利芳的孩子能夠在2019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春風暖發金錢樹,甘雨澆開富貴花”是寫給村里在陜西西安做生意的閆衛國的。
王道合所在的黃粱夢鎮以《枕中記》而聞名。唐代小說家沈既濟撰盧生,因久試不弟,于邯鄲舍遇道者呂翁授其瓷枕,遂入夢,夢中娶富女,登高科,做大官,享盡人生富貴,壽至八十而命終。盧生夢醒,而旅店主人炊黃粱飯尚末熟,由此感悟人生如夢。著名的成語“黃粱一夢”就由此得來。
初到黃粱夢鎮的人總是對這里的地名好奇,王道合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通過寫春聯,鄉親們感覺彼此之間感情更近了,感覺年味更濃了,感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張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