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縣德爾文格薩爾史詩村史詩文化學術論壇”25日在青海省果洛州甘德縣舉行,來自全國的格學專家共話格學發展。
地處三江源地區的果洛州甘德縣全域以藏族為主,轄六鄉一鎮、十一座寺院,被譽為“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是果洛格薩爾文化生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7月,經文化部批準,果洛州成立了《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而甘德縣也被視為重點地區列入其中。
《格薩爾》史詩逾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超過世界五大史詩字數之和,且內容仍處增長之中。2006年,中國官方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斯)爾史詩傳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據悉,此次論壇旨在將德爾文格薩爾史詩文化發揚光大,以此推動甘德縣的對外宣傳。
當日,論壇中,各個格學專家、學者深度討論和研究格薩爾史詩文化史的淵源及其影響,還研討了格薩爾史詩文化遺產的發展方向,深入挖掘了格薩爾史詩的文化資源,為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和甘德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青海省《格薩爾》史詩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巷欠才讓在論壇上說,《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是《格薩爾》文化最直接的傳承者和保護者。由于《格薩爾》史詩的傳承和發展,傳播方式和衍生文化的發展,格薩爾文化傳承人不僅僅是說唱藝人,還涉及了《格薩爾》唐卡、《格薩爾》雕塑、《格薩爾》壁畫、《格薩爾》藏戲、《格薩爾》音樂、《格薩爾》朵爾瑪、《格薩爾》攝影等眾多文化藝術的民間傳承者。以往的研究重點是《格薩爾》說唱藝人,本人重點研究了唐卡、雕塑、壁畫、藏戲、音樂、朵爾瑪、攝影等內容的傳承人,填補了改內容的研究,保護好這些優秀的民間傳承人,就能傳承好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
甘德縣委副書記黃金蛟說,甘德縣是格薩爾文化生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格薩爾王的故鄉”,亦被稱為“格薩爾馬背藏戲文化藝術之鄉”,在甘德縣,格薩爾王英雄史詩底蘊深厚,2006年德爾文村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和全國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命名為“《格薩爾》文化中國第一史詩村”,相繼出現了影響果洛《格薩爾》文化傳承的挖掘大師謝日堅措,被國家四部委命名的“唱不完”格薩爾說唱藝人昂仁、“寫不完”格薩爾藝人格日尖參、“畫不完”格薩爾藝人阿吾尕洛以及專門研究格薩爾文化的州格薩爾研究中心主任、格學專家措吉多杰等,充分體現了該縣格薩爾文化傳承的多樣性。
甘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生鵬表示,瑪域甘德史詩資源豐富,有著眾多畫不完、唱不完、寫不完的格薩爾藝人。各位專家學者不遠萬里來到海拔4000多米的德爾文村,希望以此詞論壇為契機,繼續做好德爾文格薩爾史詩的傳承工作。 (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