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起,由河北衛視王牌節目《家政女皇》出品的美食紀錄片《冀味兒》,將在河北衛視每周三傍晚時段播出。這是首部聚焦燕趙美食的文化紀錄片,也是主創團隊鏡頭向下,用平民視角和故事手法聚焦鄉野達人,還原美食背后技藝與傳承、性格與情感的致敬之作。透過氤氳的美食香氣,觀眾聞得到鄉土氣息,聽得見樸素鄉音,窺得著精神氣質,品得出淡淡鄉愁。
河北省簡稱“冀”,因位于黃河以北而得名。區域地貌的多樣性,賦予了食物取材和烹制技藝的豐富性;“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趙大地,塑造了河北人誠信、堅毅、勤勞、樸實、善良的精神特質,“冀味兒”由此也濃縮進這方水土的性格,成為別致的民俗符號。
紀錄片《冀味兒》包括《記憶的味道》《時間的味道》《多彩的性格》等篇章,它超越了對食材、食味兒的傳統解讀,也不拘泥于店面、城市,而是深入山區、鄉野,尋訪有故事的傳統美食手藝人,記錄他們的酸甜苦辣,探究他們的傳承與堅守。從魏縣申家饸饹、涉縣花椒、淶源豆腐到靈壽腌肉面、徐水驢肉火燒、正定八大碗,再到唐山饹馇、白洋淀鐵鍋燉魚、柴溝堡郭璽熏肉,一道道美食及其代表人物,在記憶與味道的時空里,延展開各具特色的故事與情感脈絡。
時代向前,味道出新。美食里的百味人生,記錄了技藝傳承,也暗合了時代發展與時尚流變——淶源豆腐從小作坊漸趨工廠化;靈壽腌肉面從農村走進城鎮;雄安新區帶動旅游井噴,白洋淀流傳千年的鸕鶿捕魚,被漁民李小功由謀生手段升級成了文化表演;柴溝堡熏肉傳承人王惠哲,更是在68歲的年紀學會了電子商務和快手直播。
有人物和故事,就有情感和性格;有美食與味道,就會傳遞文化與鄉愁。所謂鄉愁,就是小時候對家鄉美食的銘心記憶,是舌尖上始終最愛的“媽媽的味道”;所謂“冀味兒”,也不僅僅只是食物的味兒,還是人情的味兒、燕趙的味兒,以及對生活充滿希冀的味兒。所以,《冀味兒》傳承的,不僅僅是美食技藝,更是燕趙民風,是河北人身上堅毅、勤勞、樸實、善良的精神與品格。
鄉村、家常、草根、一日三餐。《冀味兒》接著地氣兒打造,為食物傾注了溫度和態度、味道和勁道。這部美食紀錄片,更像一部生活哲理片,用中國故事、燕趙精神解鎖了鄉愁記憶。
片中有很多“民以食為天”的動人故事:申家饸饹,“和樂”的秘密在于不忘本;淶源豆腐,“多福”的根本在于不怕苦;靈壽腌肉面堅守誠信,只為記憶中的味道;饹馇小吃,傳遞了唐山人知足樂天的生活態度;源起于趙云慶功宴的正定八大碗,深藏著河北人領命而去、勇敢卓絕的精氣神兒;涉縣王金莊,在劈山壘石的萬畝梯田上,再創萬畝花椒脫貧奇跡,凝結著山區群眾以自身之勤補天道之拙的執著堅韌。
視覺效果上,《冀味兒》畫面精致,鏡頭語言豐富,令人賞心悅目。從如詩如畫的地貌航拍,到人物神態、食物質感的特寫,再到延時攝影的意境表達,每一幀都飽滿而多情。走進片中故事人生,發現食物只是道具,百姓才是主角,情感才是滋味,生活才是盛宴。
關鍵詞: 冀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