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利用地下空間,加強精細化設計和隱蔽化設計,歷史文化街區工程管線的規劃建設將著重保護老城風貌。
昨天(11月12日),記者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本市地方標準《歷史文化街區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DB11/T 692-2019)已完成修編并正式發布,將為本市歷史文化街區及老城其他地區保護和工程管線綜合規劃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
環境破舊臟亂,架空線密如蛛網,以前不少老城的街區都給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為了還百姓一個“干凈”的街道,此次《規范》提出應合理規劃管線布局,落實架空線入地要求,美化天際線,營造干凈整潔的街道空間,方便居民使用及街區整體風貌保護。
具體來看,《規范》結合本市歷史文化街區及寬度在10米以下道路不便于管線施工及運營維護的現狀,合理設置管線、覆土深度、間距等規定。例如,要求寬度在10米以下的道路內不應安排電壓等級高于10千伏的電力電纜,架空線應入地;要求不宜布置非本區使用的工程管線;要求狹窄路段宜避免設置管線附屬設施。
對工程管線進行隱蔽化設計,將成為歷史文化街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要求和趨勢。此次《規范》要求進一步加強隱蔽化設計,減少對街區視覺景觀的影響,保證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古香古色、原汁原味。(記者 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