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想起齊白石。
近期,看了白石老人的一個畫展,念念不忘“白石一揮”。“浮生無一日不畫” 的白石老人,九十多歲還在提筆作畫,令人欽佩。
早年,他擅長工筆繪制仕女畫,得一雅號:齊美人。50多歲后,開創了“紅花墨葉”的大寫意花鳥畫風格,筆觸從人物轉向動植物,用大寫意筆法畫植物,工筆描繪動物或昆蟲,一粗一細,一動一靜,觸手成春,自成一家。最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是他的“白石蝦”,鮮有人知的是他還特別喜歡畫老鼠。
老鼠這種動物形象,本身并不討喜,民間流傳的“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等俗語也不好聽。不過,藝術家往往有本事將老鼠美化得可愛起來,比如迪士尼經久不衰的米老鼠形象,還有經典動畫片《貓和老鼠》,80歲的Jerry和Tom仍是表情包界的可愛第一名。白石老人筆下的鼠,也是小可愛本尊,或偷偷吃著花生,或流著口水望著樹上的紅桃,或覬覦著紅紅的燭臺想跳上去偷油……無一不流露出好吃、貪婪、頑皮的竊竊之喜。
白石老人為何熱衷畫不討喜的老鼠呢?原來他生于1864年,那年正是農歷甲子年鼠年,所以老人一生對鼠情有獨鐘,筆下誕生了多幅鼠圖,最終成為一個有趣的“鼠畫家”。
一幅《鼠子圖》,落款為:三百石印富翁。圖中肥肥的老鼠正在專心致志地啃吃一粒葡萄,邊上還散落著兩粒葡萄。“三百石印富翁”是白石老人對自己的自嘲。白石老人年輕時為了練習篆刻,親自去野外挑選石頭,刻完一面再刻一面,非得把一塊石頭刻得無處可刻時才罷手。他自嘲自己不富裕,沒有什么家產,只有“三百石印”,從此被人們叫做“三百石印富翁”。畫面中的老鼠或許就是他對自己的一種隱喻吧:我有三粒葡萄,我就是一個大富翁。
一幅鼠圖落款為:阿芝。圖中畫有兩只老鼠,一只老鼠手里抱著只蜜桃,另一只老鼠咬著它的尾巴,仿佛小孩子搶食一般。阿芝,是齊白石幼年的名字,我想這幅畫畫的仍舊是白石老人自己,他一定是借老鼠搶食來懷念幼時與發小們搶食的童趣。
事實上,白石老人確實在鼠圖中傾注了很多回憶、懷想,但他也通過畫筆來宣泄抨擊一些社會現象。比如他的鼠圖中,畫得最多的就是老鼠偷油的題材。小時候我們都念過一首童謠《小耗子兒》:“小耗子兒,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吱吱吱吱叫奶奶,奶奶不肯來,嘰里咕嚕滾下來。”狡黠的老鼠仰望著紅紅的燭臺,一副偷偷摸摸想伺機行動的模樣,白石老人是通過這個題材來暗喻一些人的貪婪本性。不過他筆下的偷油鼠,畫得甚是憨態可掬。即便明知它想偷油吃,面對稚趣肥碩的小鼠鼠們,你一絲一毫也討厭不起來,反倒想買一幅復制畫掛在房間,對自己說一聲:鼠年快樂,每天就這樣有吃有喝的挺好的啊。(陸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