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家約3.5公里的地方有個賞海棠花的好去處——元大都遺址公園“海棠花溪”,這是國家二級景區,也是北京城里最大的海棠林。
這里種植了西府海棠、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垂絲海棠等“海棠四品”,還有鉆格海棠、亞當海棠、雪球海棠、王族海棠、寶石海棠、凱爾斯海棠、琥珀海棠、印第安魔力海棠、粉牙海棠、北美海棠等諸多品種5000余株的海棠樹,少數的丁香、連翹、桃樹、柳樹的花色花香也夾在其中。
每年清明,正值海棠花開時節,花姿瀟灑、艷麗奪目的海棠花盛開在海棠花溪,真是“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她是“國艷”,是“花中神仙”,是“花貴妃”!
海棠花開時節,海棠花溪的花香會引來京城眾多老少前來賞花。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呈狹長帶狀,全長9公里,跨朝陽、海淀兩區,海棠花溪則位于朝陽段熊貓環島東側,長約兩、三公里,小月河橫穿而過。
小月河,又名土城溝,據傳曾是元代北京城的北護城河,把海棠林分成南北兩片,這段河水清淺安靜,與兩岸嫵媚嫻靜的綠茵垂柳、海棠花構成一幅生態盛宴!
正可謂:綠柳婆娑嬉紫燕,紅花靦腆吻晴天,這邊水光瀲滟晴方好。
來賞花的人,或擁著愛人情人,或抱著領著孩子,或獨自一人,悠悠然左右看著賞著,我則陪伴在80多歲的老媽左右,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尋找著最愛的花姿花色花境,準備拍照。
前面小路邊上有四五個中年婦女正在幾棵像是西府海棠花枝搭成的正好夠三五個人擠著站在一起的一個小窩窩的小土坡上,身體扭來扭去擺著各種姿勢自拍合影,有人美的還不時的整整脖子上的絲巾、撩撩頭發、使勁睜睜眼、潤潤嘴唇,好不誘人!
我們停下腳步等著她們拍完,也站在她們選好的位置,拍了好幾張。粉紅色的海棠花,配著天藍色長紗巾,映襯著媽媽依舊的風采!
走累了,坐在長路椅上,喝幾口自帶的上乘好茶,被“幽姿淑態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的景致纏繞,品茗與賞花,好不愜意!
再往前走,偶遇一個穿著白色衛衣梳著長馬尾的小姑娘,像是個剛步入大學校門的學生,端著長焦單反,對著一大簇盛開的垂絲海棠弓腿彎腰、瞇著一只眼睛平拍,眼前的這棵垂絲海棠繽紛爛漫,橫向大概有三四米寬、豎著也有兩三米高的部分全部都是迷人的白花,擁擠著長滿枝頭,再往上看又都是綠綠的葉子,花和葉把這棵海棠分成冰清玉潔的白色和停僮蔥翠的綠色鮮明整齊的上下兩部分,這棵樹很高,在樹旁要把頭仰到至少九十度才能隱約看到樹的頂部,估摸著至少得有六七米高,海棠樹還有這樣長的嗎?實在令人詫異!
小姑娘把自帶的兩個毛絨小狗道具擠在樹枝上花叢中,小狗的樣子十分生動可愛,我跟老媽又忍不住停下來,視線在小姑娘和小狗道具之間來回轉換,小姑娘不斷變換拍攝的角度,平拍、仰拍,遠拍、近拍,小狗道具也不斷被變換位置,拍了好一陣子,小姑娘才恍然示意讓我們也拍個照,當然,美景不容錯過,老媽快借著這花和葉、借著這小狗道具多擺幾個pose,真好!親近大自然,人會變的,老媽精神矍鑠!
木質結構的跨河小橋,連接著海棠花溪小月河的兩岸。跨過木橋,飄來若隱若現的舒緩的電吉他聲,仔細聽,是一首《紡織姑娘》彈撥樂,和著悠悠的腳步,放飛心靈細細的品,內心深處時而還會有些柔柔的感動。
此時已是正午,賞花的人少了很多,護園保安迎面走來,算是打招呼吧,我問了路,還搭訕著問了一句,“您好!您知道這花兒還有多長時間凋謝嗎?”“哦,快了!來一陣風這花瓣兒就全都掉了,今天已經是4月11號了,開了好多天了。”“好的,謝謝!再見!”
我表面故作平靜,心里很是惋惜!這么好看的花怎么說謝就謝了,再等花開又是一年!
我想象著,各色花瓣散落一地的海棠花溪,伴著小月河,伴著青枝綠葉,一定又是另一道風景,也是很值得欣賞的。
但是,我不會來,一定不會來賞繁花翩翩落滿地的景致,我雖然知道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再美麗的事物終會逝去的自然之道,可在我心里那是傷感,是凄涼。
就讓抬眼花團錦簇的景象定格在我心里,讓低頭落英滿地的情景留給一些遐想吧。(劉彩麗)
關鍵詞: 海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