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云岡石窟研究院1日對外披露,為保護此前在云岡石窟發現的侏羅紀古地震遺跡,當地修建的保護棚已完工,對該稀有的古地震遺跡長久保存。
2018年12月25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蘇德辰和孫愛萍等人在云岡石窟發現侏羅紀時期古地震遺跡,這次古地震事件發生在距今1.6億至1.8億年間的侏羅紀時期,填補了該時期中國華北地區古地震記錄的空白。
科研人員發現的因古地震導致的液化砂巖柱是目前中國國內發現最早、產出最集中、形態最豐富、規模最大的新發現。為更好地保護該遺跡,云岡石窟研究院隨即安排遺產監測中心設置隔離帶,劃定保護范圍,并著手修建保護棚進行保護。
目前,保護棚修建工作完工,當地將對這一稀有的古地震遺跡長久保存,并對公眾開展地質遺跡資源的展示和宣傳教育活動。
保護棚修建好后,為增加展示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民間石雕藝人郭文敬及其藝術團隊利用廢棄輪胎制作了一大批“恐龍”“犀牛”等塑像,這一景觀也將作為云岡石窟景區的地球科學科普教育景點。
大同恐龍史要追溯到中生代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晚期,距今約7000萬年前左右。在目前已知并發現恐龍化石的大同左云縣、新榮區和天鎮縣,晚侏羅至晚白堊時期地層發育良好且出露面積大,這也吸引了諸多國內外地質古生物界專家學者接連到訪考察。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胡健)
關鍵詞: 云岡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