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溫州人葉永烈去世 那個告訴我們“為什么”答案的人走了

    2020-05-17 20:41:59 來源:錢江晚報

    “在科幻和現實中,我的溫州老鄉葉永烈先生用筆帶我們往后看,領我們往前走。”

    “葉老是浙江人的驕傲。人雖已去,文留人間,一路走好。”

    “問遍十萬個為什么,小靈通漫游未來去了。”

    5月15日,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的消息傳來。一時間,幾代人的記憶噴涌而出,伴隨著這個熟悉的名字,陷入了懷念與追思。懷念的,不只有那個寫過許多經典作品的作家葉永烈,還有在他作品陪伴下快樂成長的過去的自己。

    葉老是浙江溫州人。聽聞他離世,家鄉人民更是唏噓不已。他們把對葉老的悼念留在了網絡上,留在了朋友圈里。

    八十春秋一晃而過,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葉老為讀者奉上了無數美好的文字。而留給家鄉的,是一個閃光的名字。

    我們永遠記得,溫州人,葉永烈。

    屠晨昕至今還記得第一次采訪葉永烈時的情形。“直爽、坦率,侃侃而談,一個多小時的采訪時間,我幾乎插不上話。”

    那是2011年。當時在錢江晚報文藝部供職的屠晨昕,在上海書展期間,對話前來出席錢學森百年誕辰紀念暨《走進錢學森》簽售現場的葉永烈。彼時,葉先生已經71歲了。

    “他記性太好了,腦子就像一臺計算機,把所有的作品、素材、經歷按照一定的程序分門別類儲藏著,隨時提取。”這是很多接觸過葉永烈的記者的感受。2018年4月曾陪同葉永烈兩天一晚的樂清日報記者王常權也這么認為,當然作為溫州老鄉,他看到得更多——

    他是一位典型的溫州人。那一代聰明人的優點,在他的身上得以集中體現,勤奮、務實、靈活、低調以及有商業頭腦。

    【他的科普文學承載了三代人的回憶】

    1940年,葉永烈出生在浙江溫州,祖籍樂清七里港。在他的自述里,父親是一家銀行的行長,但有著深厚的古文功底,“每天開門前帶領員工讀《古文觀止》。”

    在這樣的家學熏陶下,葉永烈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從小喜歡文學。

    11歲時,讀五年級的葉永烈,上學路過《浙南日報》(《溫州日報》前身)門口,看到一只信箱。人家告訴他,這是投稿箱,好的稿子就會在報紙上登出來。葉永烈帶了一首小詩去,放進了這只投稿箱里。不久,他就收到了副刊組編輯的來信,這也是葉永烈小朋友收到的人生第一封信。

    1951年4月28日,葉永烈的第一個作品發表了,一首叫《短歌》的小詩,70個字。

    葉永烈后來評價自己的處女作,“仿佛像看自己小時候把手指含在嘴巴里的照片一樣感到可笑”。但是,這讓他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后來加入中國作協,在填寫“何時開始發表作品”,葉永烈填上:“1951年4月28日”。這首小詩,是他文學創作涌泉的泉眼。

    那封編輯來信,葉永烈一直珍藏著。成為名作家后,他也一直托人尋找這位編輯。1987年春節,葉永烈回到溫州,還特意趕到蒼南拜訪這位編輯,他叫楊奔。

    1960年,葉永烈考上北大化學專業。但因為家境急轉直下,為了省路費,大學前三年的寒暑假,都不回家。雖然讀的是理工科專業,但葉永烈骨子里有著對文學的熱愛,就像他去上大學時,行囊里裝著兩本書“一部《古文觀止》,一部《飲冰室文集》”。

    葉永烈夫人楊惠芬曾經寫文章回憶,“他每天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圖書館搶位置,然后看書、查資料、寫作,中午到食堂領幾個包子邊啃邊走,就算填飽肚皮了。下午也是在圖書館里,直至深夜再回去。”

    夫人楊惠芬是他的溫州老鄉。葉永烈的表姐是她的老師,介紹兩個人認識。而葉永烈送給夫人的定情信物,就是他參與編寫的《十萬個為什么》。

    就是在北大圖書館里,20歲的葉永烈利用學習之外的時間寫了科普小說《碳的一家》,并寄給了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當時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正在著手編輯《十萬個為什么》系列叢書,這部小說,讓編輯看中了葉永烈的文字,便開始跟他約稿。

    最終,《十萬個為什么》化學分冊173篇文稿中,葉永烈寫了163篇,第一版全部五冊中,葉永烈寫了三分之一,也成為整部《十萬個為什么》的供稿者中,最年輕、寫得最多的一位作者。

    《十萬個為什么》成為幾代人的童年回憶。稿費收入不僅維持了葉永烈的生活,還讓他有余錢寄給家中。但因為過度勞累,葉永烈差點因為肺結核被退學。

    北大畢業后,葉永烈被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他心里還是惦記著自己的文藝夢。

    當時,上海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正在把《十萬個為什么》搬上銀幕。制片廠廠長聽說葉永烈愿意來他們廠里工作,喜出望外,請了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出面,正式把葉永烈調了過來。

    那個年代,“跳槽”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在研究所工作了一個月的葉永烈,自此正式入職文藝界。

    1978年,葉永烈十幾年前就已完成的《小靈通的奇遇》終于出版,改名為《小靈通漫游未來》。那疊歷經漫長歲月如今已經泛黃的稿紙,在那個“科學的春天”里大放異彩,僅第一版就印了300多萬冊。

    你還記得多年前那個超省話費的移動“小靈通”嗎?這名字就是從《小靈通漫游未來》中獲得的啟發。

    1995年,UT斯達康公司推出只能在一個城市使用的移動電話??墒侨∫粋€什么樣的名字呢?

    后來,有人提議叫“小靈通”———又“小”、又“靈”、又“通”。葉永烈在接到UT斯達康的電話后,爽快地說了聲“OK”。

    【他是最早用電腦寫作的作家】

    40歲之前,葉永烈嘗試了科幻小說、科學童話、科學散文等多種題材的創作,碩果累累。

    可就在葉永烈把科普文學寫得紅紅火火的時候,突然筆鋒一轉,開始寫紀實文學。

    2018年,回樂清辦講座時,葉永烈自己也提及過:《十萬個為什么》發行量一億多,可我在1983年后不再寫科普文章。

    他開始寫近代史,寫重大文化人物和政治人物。以《鄧小平改變中國——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以及紅色三部曲為代表的一系列紀實文學作品,再次將中年轉換跑道的葉永烈,推向了另一個事業高峰。

    他曾經開玩笑說,那段創作時期,自己是在上海的“北京作家”,因為總是去北京采訪,住在公安部招待所。

    葉永烈非常高產,這跟他的寫作習慣有關,他也是中國最早用電腦寫作的作家之一。

    “用電腦寫作方便,快的話,一天寫一萬字沒問題,一部兩萬多字的小說,兩天就寫好,最初我是用286寫作的。”他這樣講過。

    采訪過他的記者王常權,也十分驚訝,年過七十的葉永烈,還在用最先進時尚的電子產品,用得還很溜。他說,如果沒有葉先生這樣的記憶力,以及對資料的管理能力,是無法做到如此體量的寫作規模的。

    不過,長期的伏案工作,大量的資料查找,也令葉永烈的眼睛每況愈下。

    “葉永烈的眼睛一直不好。”他的“老伙計”葉辛告訴記者。

    葉辛比葉永烈小9歲,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他講了一件有點“駭人”的事。

    有一天,葉永烈約葉辛碰個面,和出版社談一個出版問題。

    葉永烈每次出門都騎一輛“老坦克”,這是上海話,意思就是那種騎起來咯噔咯噔的老式自行車。在葉辛的印象里,葉永烈從來都很準時,那次卻遲遲沒出現。過了約定時間的十幾分鐘后,外面有人邊喊邊跑過來:“不好了,葉老師的眼珠子‘掉’出來了!”

    “他太認真了,在寫作過程中,如果發現了一點新的信息,立馬就要生發開去,再去查資料,去采訪,去調查,用眼太厲害,才會弄成這樣。”葉辛說,葉永烈認真嚴謹的風格早已有之。年輕時,他就練出了一把速記功夫,“別人是記要點,他是每一句話都要記。”

    后來,錄音筆開始普及,葉永烈便時常隨身攜帶。“那時我們去開全國作家代表大會,他要把會上的發言講話全部錄下來,帶回去細細聽。”

    “他甚至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把雙方的交談都錄下來。如果記者寫得內容和他說的不符,他就把錄音拿出來給你聽,說,我不是這么說的。”

    【每年都回樂清掃墓,把手稿捐給了上海圖書館】

    “眼珠事件”后,葉永烈的視力更差了。每次見面,葉辛總是要先問他的眼睛情況。葉永烈“看著”近在咫尺的老伙計坦然相告:“如果把好的那只眼睛蒙起來,另一只眼睛看你都是糊糊塌塌的啦。”

    兩人的最后一次見面是幾年前。葉永烈參加完一個活動,和另一個朋友一起,約葉辛出來吃飯。“我們兩家都住在徐家匯方向,還記得那天,他和夫人一起來的。他生命最后幾年,去哪里都是夫人陪著的。”

    葉永烈每年都回溫州樂清掃墓,曾跟家鄉人說過自己小時候住在鐵欄巷,那是溫州的“華爾街”,有好幾家銀行,樂清在溫州經商的楊雨農(鹽盤人)、吳百亨(磐石重石人)、徐堇侯等人經常到家里來。

    2018年4月,葉永烈應邀回老家樂清,上午在樂清圖書館做報告,下午在樂清桃源書院聊天兩個多小時,談古論今,毫無倦意。

    那次講座中,葉永烈透露,他與名人書信來往多,與傅雷的孩子傅聰、傅敏,莊則棟、陳云的夫人,還有27位院士,如蘇步青、夏鼐等都有通信。與夏鼐通信有九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沒什么刊物可以看,《考古》上的發掘報告是干貨,他也看,對夏鼐的一個斷代有異議,就提意見,后來夏鼐在論文注解里也提到此事。

    這些書信有幾千封,葉永烈逐步整理后,捐給了上海圖書館。

    當時接待葉永烈的溫州朋友張志杰,寫文回憶道:2019年11月我到上海出差,參觀了“妙筆生輝:上海圖書館藏名家手稿展”,看到葉永烈先生的手稿,工工整整,偶有修改痕跡,也用紅筆清楚地標注出。葉永烈先生注重個人寫作檔案的收集、整理,將各種文稿、書信、照片、采訪錄音、筆記、作品剪報、評論、樣書等分類保存,2014年向上海圖書館捐贈8個類別的大量手稿等文獻。為此,上海圖書館首次為當代作家設立了個人專藏:“葉永烈專藏”。

    在一次演講中,葉老說:“本來想我去世之后,在我的墓碑上寫一句話:‘對不起,我不能再為你回答為什么’。后來我想想,我現在應該改成‘請到上海圖書館來找我’。”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

    關鍵詞: 葉永烈去世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鲁死你资源站亚洲av| 亚洲精品麻豆av|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亚洲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